小邱帮问|上线“AI和事佬”,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9月30日讯 今天下午,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以‘数’为擎,向‘新’而行”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民生观察员:人工智能正在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情况?

张艳:目前,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8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人工智能+”相关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在这一背景下,市大数据局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的先发优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应用。

得益于我们在数字政府方面形成的“机制、规划、项目、平台、数据、应用”六统一工作模式,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政府运行实现“一网协同”、经济运行实现“一网统览”、基层减负实现“一网畅通”。

特别是在民生服务领域,我们充分挖掘公共数据价值,依托“爱山东”APP,高质量打造“免证快办”“亮码畅办”“主动慧办”的无证明服务品牌,新建设“无证明”应用场景19个,新增归集制发电子证照数据57万余条,为市民办事减免提交纸质材料600余万份。“一码通城”活动惠及群众44.2万人次,共节省费用超61.9万元。

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在全省首创政务大模型统筹建设模式,打造全市政务大模型一体化管控平台,构建“五个中心”体系,即全市统一的知识运营中心、模型供给中心、模型训练管理中心、应用构建服务中心、数字人服务中心,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安全服务保障和运行维护服务,累计助力各部门上线政务领域大模型应用74个,覆盖城市治理、便民服务、机关运行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配合市行政审批局上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办理场景的“边聊边办”AI应用,问题匹配率从40%提升到92%,智能预填率从20%提升到73%,平均申报时长从60分钟减少到20分钟,一次申报通过率从50.4%提高到80.2%。

再比如,我们配合市行政审批局打造了企业名称AI助手,企业在几分钟内即可获得符合规范、语义通顺、行业适配的推荐名称,若对推荐结果不满意,还可一键刷新持续获取新的推荐,直至选中理想名称。选定名称后,页面可自动跳转至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填写基础信息即可完成申报,实现了全程“零跑腿、零咨询、零退回”,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起名难”“核名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企业开办的效率和便利性。

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方面,市南区金湖路街道上线全市首个“AI和事佬”,实现纠纷刚开口,数据已“备课”。调解实时记录、争议焦点自动提取、纪要快速生成、80万字符法规库+历年调解案例一键匹配,目前累计回应居民搜索8000余次,办理政务热线等诉求342件。此外,加上“AI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特色智能体,形成一套集“政务办公+纠纷调解+议事协商”于一体的、具有区域辨识度的AI治理体系,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除此之外,我还配合相关部门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机关运行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大模型典型应用,切实助力各部门提高为民办事的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务实管用的工作原则,从小切口探索大模型和业务的结合点,加快人工智能与政府管理和服务融合创新,完善一体化、智能化政务大模型应用服务体系,促进更多典型融合应用场景落地见效,也欢迎市民朋友结合自身需求对政务大模型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