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跨越山海的生命之约:青岛用爱为西藏先心病患儿“补心”

从世界屋脊的“珠峰之乡”日喀则,到黄海之滨的“帆船之都”青岛,直线距离超过4000公里。这不仅仅是一次数小时的云端飞行,更是一场横亘于山河万里、跨越海拔极限的奔赴,一场关于生命、爱与希望的庄严履约。

近日,在“山海相连·医路同行——雪域童康 桑珠孜区先心病患儿赴青救治项目”的助力下,3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藏族儿童,带着对远方的懵懂与对健康的深切渴望,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青岛之旅。这并非普通的旅行,而是一次“心”的重生之旅。这场由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联合海尔集团及相关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行动,以坚实的责任担当与滚烫的爱心力量,在雪域高原与碧海蓝天之间,为西藏孩子们搭建起一座坚实的健康守护桥梁。

 

缘起

珠峰脚下的心跳 牵动黄海之滨的医者仁心

这一切的缘起,要回溯到一个多月前。在青岛市第十一批援藏干部组的紧密联系与精心安排下,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精心选派了以心脏中心主任陈瑞为核心的精干医疗团队,远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高原义诊,考验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意志。医疗团队甫一抵达,便遭遇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胸闷、失眠如影随形。然而,想到那些在帐篷与碉房间翘首以盼的藏族家庭,他们没有一刻停歇。在缺氧的环境中,每一次听诊、每一次超声检查,都需要付出比在平原多几倍的精力。语言不通,他们就依靠援藏干部和当地医生充当“翻译官”,一个词一个词地确认病情;环境艰苦,他们就把义诊点当成战场,用专业与耐心化解一切困难。


筛查.jpg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用一双双“火眼金睛”,从众多孩子中筛查出需要手术的先心病患儿。他们都是典型的高原孩子,脸颊上带着阳光烙印下的“高原红”,眼神如雪山的湖水般澄澈,腼腆的笑容能融化人心。然而,听诊器下,他们小小的心脏却因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跳动着疲惫的节律。这些异常的“心”声,不仅限制了他们在高原上奔跑嬉戏的自由,更成了父母心头沉甸甸的“心病”。

“孩子不能跑,一跑就喘,我们心里着急,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位孩子的家长说道,眼神里充满了无助与期盼。

这份期盼,被青岛的医者们牢牢接住了。筛查结束后,一个跨越4000公里的生命之约,进入了倒计时。

 

奔赴

从高原到海滨 一条绿色通道的全天候守候

10月18日晚,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灯光温暖而明亮。在青岛市第十一批援藏干部的全程护送下,3名患儿和他们的家长顺利抵达。当小小的身影走出廊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早已守候在出口,他们用热情的笑容瞬间缓解了孩子们初到异乡的陌生与拘谨。


10.jpg


这3名患儿中,最大的男孩15岁,是个小足球迷;最小的还不到2岁,刚刚蹒跚学步;还有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医院为他们第一时间开启了全流程绿色通道,以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完成了所有入院手续和详尽的术前检查。


33.jpg


心血管知名专家、医院党委书记泮思林牵头,主持召开多学科术前讨论会。心脏内科、心胸外科、心血管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护理部的专家们为每一位患儿仔细分析病情,反复推敲,制定了最安全、最有效、创伤最小的个体化介入治疗方案。

 

“补心”

顶尖技术托举生命

10月20日,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台上,患儿小小的心脏在屏幕上跳动,泮思林教授和他的团队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毫米,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成败。

介入手术,是在X线引导下,通过穿刺血管,将封堵器精准送达心脏缺损部位。这要求医生拥有高超的技术、深厚的经验与极致的耐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到两个小时,三台介入手术全部成功完成!


image.png

 

温情

爱是流淌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温暖

如果说顶尖的技术是斩除病魔的利剑,那么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则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医院深知,对于这些第一次远离故乡的孩子和父母,内心的忐忑与紧张需要被温柔化解。

医院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每一个温暖周到的细节里。一间温馨的病房: 孩子们的病房被特意布置过,床上摆放着崭新的玩具和绘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家”。一份用心的陪伴:术前检查,全程有志愿者陪同引导,化解未知的恐惧;进手术室前,护士会像妈妈一样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用眼神传递鼓励;术后恢复期,护理人员24小时悉心照料,志愿者们则成了孩子们的“大玩伴”,用游戏和音乐让康复时光变得轻松有趣。

009.jpg

爱的暖流,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柳忠旭一行专程来到病房,将关怀送到孩子身边。他细致地询问术后恢复情况,并送上书籍,温情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孩子们开心地献上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现场温情涌动。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一行带来了鲜花、新书包和可爱的玩偶,与孩子们亲切互动。那个最爱笑的小姑娘,抱着毛绒玩具,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份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为这段特殊的治疗时光注入了满满的温暖与力量。


图片


桑珠孜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青岛市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组领队石小峰,以及桑珠孜区委常委、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孙小伟也专程赶到医院,见证了这一暖心时刻,并为孩子们送上来自家乡的祝福。


图片


重生

格桑花儿 在黄海之滨绚烂绽放

得益于微创介入手术的精准与高效,孩子们恢复的速度令人惊喜。术后第二天,那个不到2岁的最小患儿,已经能扶着床沿,随着病房里的音乐可爱地摇摆身体;15岁的大男孩,在走廊里跃跃欲试,用脚颠着他心爱的足球,憧憬着回到高原赛场的那一刻;而那个爱笑的女孩,银铃般的笑声再次回荡在病区的每一个角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响亮、更加悦耳。

这动人的一幕幕,正是对所有参与者和关爱者最好的回报。此次救治行动,以医疗公益为坚实纽带,形成了“医院主导、企业助力、基金会支撑”的三方联动模式,为患儿提供了“交通-住宿-诊疗”全流程免费保障,彻底解除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最温暖、最生动的实践。

不久后,这三个孩子将带着一颗健康、有力的心脏,重新回到家乡日喀则,回到那片离天空最近的蓝天下。届时,他们将可以尽情地奔跑、跳跃,去追逐梦想,去拥抱未来。


图片


在西藏的天地间,孩子的笑容,揉进了高原的风、雪山的光与格桑花的甜,那是阳光晒透骨髓的暖,是湖水洗过心灵的净。风掠过经幡时,会带着他们重获新生的笑声;雪落在玛尼堆上时,会映着他们更加灿烂的笑脸。

我们难以抵挡这生命力的触动,于是选择赴高原诊脉,在世界屋脊播撒希望之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用一次跨越山海的奔赴,一份不负生命的托举,生动诠释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医者初心与博大仁爱。大爱汇聚,终让高原的格桑花,在黄海之滨重绽生命的绚烂。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徐小钦 通讯员 王鑫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