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城市与企业“同频共振”最强音

10月31日,在第5个“青岛企业家日”来临之际,青岛高规格召开全市企业家大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以城市之名致敬企业家。

作为这场大会当之无愧的“主角”与“C位”,100多位企业家在会场中间位置就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则分坐在左右两边。部分企业家甚至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会场,可见对此次大会非同一般的重视。

会上,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宗祥,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广,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铸,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陈硕,青岛新东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永武依次发言,畅谈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感受以及促进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部分市直部门作交流发言。

大会进一步释放出强烈信号——青岛将尊重和服务企业家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城市战略高度,倾听企业家诉求,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凝聚企业成长和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合力。

企业家的坚定“信心”

处于经济发展一线的企业家,对于产业趋势最为熟悉,对于政策冷暖往往也有直接体感。

会上发言的6家企业具有代表性,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其中,山东省港口集团是总部位于青岛的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青岛啤酒集团是市属国有企业,国华智能是专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泰凯英是轮胎行业民营上市公司的代表,极视角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东机械是日本新东工业与华通集团共同创建的中日合资企业。

发言中,多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信心”二字,他们的信心来自青岛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来自政府务实解决问题的态度,更来自这座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的坚定决心。

霍高原表示,山东省港口集团将聚焦更好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嵌入城市“十五五”规划,锁定“紧扣核心业务优化投资、针对临港产业加大投资、围绕供应链上下游服务延伸投资”三个方向,力争“十五五”期间在青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面助力青岛“打头阵、当先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青岛啤酒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紧抓实‘五新’消费机遇,提升企业经营质效;聚焦系统性创新,拓展新赛道、培育增长点。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啤酒主业的同时,以创新思维拓展健康饮品、时尚文旅、智慧供应链、生物科技、数字科技等新兴业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姜宗祥表示。

“作为在青岛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所付出的扎实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青岛不仅是一座海洋名城,更是一片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的热土。”王广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今年12月份公司将启用新的生产基地,届时年产能将提升至谐波减速器10万套、行星滚柱丝杠2万套、关节模组5万套、机器人本体1000套,以规模化效应助推山东具身智能产业集群崛起。

10月28日登陆北交所的泰凯英是青岛第65家境内上市公司,政府各部门在公司上市培育中的全程护航令王传铸感触颇深:“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青岛推出的民营企业梯度培育政策,让我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尤其是青岛创建的‘青岛政策通’平台,通过线上直达快享到企业,大大提高了政策资金兑现效率。”

对于城市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相互成就,陈硕也有着深刻的理解。“良好的营商环境贯穿了我们企业从迁址落地、快速发展到扎根青岛的全过程。极视角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发展迅速,在中国新兴企业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市场中份额排名前三。目前正推进上市,全力打造国内‘澳门青年科技创业第一股’。”他说。

何永武表示,作为扎根青岛29年的合资企业,公司深刻感受到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持续努力,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政务服务效能突出,营商环境4.0版政策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都是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的好政策。

展示民企创新风采

“温妮,向右转。”随着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下达的指令,一个身高仅及成人小腿般的人形机器人慢慢地向右转动机身,并发出语音回应指令,引得众人驻足观看。

这是大会同期举办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主题图片实物展上的景象。展览以“凝心聚力谋发展 乘势而上启新程”为主题,通过图文视频、实物展品、VR全景展等多元展示形式,立体呈现青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

民营企业是推动城市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此次参展企业的前沿产品覆盖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每件展品都镌刻着自主创新的鲜明印记。

文达通在现场展出的陪伴机器人“温妮WINI”和人形机器人“小文”,搭载自主研发技术——三维立体仿生视觉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技术构建了多模态融合感知运控模型,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会思考的眼睛”,有效提升机器人三维空间认知水平。公司负责人介绍,未来公司还将聚焦社区生活、居家养老、家居服务、康养照护辅助、社区安全等场景,加速机器人在产业应用中的落地。

汉缆股份的±535kV高压直流海缆实现了深远海风电输送技术的重大突破;高泰新材料自主研发的CVD医用多孔钽,填补国内高端骨植入材料空白……此外,上合航天的吉利星座太阳能终端、中科研海的FSC25探鱼声呐、蓝海软通的模块化机器人、国数科技的智能救援机器人等创新展品,尽显民营企业的硬核实力。

如果说一件件硬核展品,是民营企业以创新铸就的勋章,那么展板上一串串亮眼数据,则是青岛民营经济交出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见证着企业、企业家与这座城市的共同成长。

截至今年三季度,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3%的税收,63.4%的投资,71.8%的进出口,86.2%的城镇新增就业,99.5%的经营主体数量和98.9%的企业数量。截至上半年,全市实有民营企业达79.9万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通过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民营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目前,全市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55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6家,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在2024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市综合排名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八、市场环境指标高居第三。规范的法治环境、高效的融资环境、便捷的政策环境、透明的市场环境、完善的要素环境,通过构建“政策+服务+生态”的全链条支撑,青岛正着力打造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的一流营商环境。

“每一天都是企业家日”

倾听企业家诉求,优化营商环境。这是在“企业家日”来临之际,大会传递的明确信号,早已是这座城市为企业服务的“日常”。

在当前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这座城市始终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的所需所急所盼,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家强信心、稳预期。

梳理年初以来的常态化政企交流不难发现,今年青岛更加聚焦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痛点”“难点”,通过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让企业家信心倍增;而企业家也能更好把握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在转型升级中迸发出创新活力。

3月19日,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8月12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青岛召开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座谈会,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9月19日,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深入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全力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此外,青岛还出台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举措,通过开展金企对接“春雨行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演中心系列活动、中小企业出海专题培训活动等,营造“在青岛每一天都是企业家日”的浓厚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家是今年常态化政企交流的“主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企业诉求得到更快更好响应,体现青岛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视以及对民营企业家的关切。

“这次企业家大会来得正是时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青岛点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元鸿表示,“点石文具是专业做学习用品的,行业的特性要求我们创新,点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创+科创’。我们接下来会加大创新投入,争取创造N个在世界上技术领先和拥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把文具产品升级为创意产品、文化产品、科技产品、情绪产品,争取将点石文具发展成为青岛的又一朵金花品牌。”

谈到对于营商环境的理解,青岛浩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逄增伦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政府在企业有问题的时候帮助解决,没有问题的时候做到无事不扰。在森林防火、智慧应急、智慧城市方面,区市部门给我们开放了很多场景,给公司的研发带来动力,为公司的持续性发展带来力量。”

在此次大会上,市民营经济局表示将秉持“服务冲在前”的工作理念,重点从增强企业培育精准度、提升诉求办理满意度、提升融通创新活跃度、畅通要素流通便利度四个维度开展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民营贡献。

以大会为新起点,青岛正用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见行见效的政策举措和最高规格的城市礼遇,让每一位企业家都感受到——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每一天都是创新创业的“企业家日”,每一份奋斗都将汇入城市奔腾向前的时代浪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丁倩倩  王奕宁)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