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涌流!崂山区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4日讯 14日上午,崂山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深入实施“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  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汇智崂山”人才新政)相关情况。按照硕士每人1500元、博士每人3000元给予企业每年最高20万元的引才补贴;打造创业孵化平台,面向早期创业者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团队,给予最高500平方米创业空间载体支持;打造青岛产业人才匹配赋能中心,构筑产才融合创新生态……刚刚发布的“汇智崂山”人才新政,围绕建设人才队伍、打造人才平台、深化产才融合、优化人才生态等方面谋篇布局,实施32项具体措施,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十四五”规划期间,崂山区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核心理念,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聚力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高能级载体平台、高品质人才生态,不断集聚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推动高层次人才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2024年,崂山区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大关,过去4年年均增速7.2%。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崂山区通过这样一场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英才许下坚定“承诺”,热切期盼大家能够选择崂山、扎根崂山。

各类优秀人才正加速向崂山区集聚

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是崂山区制胜未来的最大优势。“汇智崂山”人才新政提出要“厚植科创人才”,创新实施“繁星人才”计划,选拔培养一批研究方向契合崂山重点产业链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的科创人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繁星人才”主要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家电、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原创突破、科产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崂山区赢得未来发展优势的高端人才。主要包括原创突破类人才、科产融合类人才和服务转化类人才,每年组织1次评定。

其中,原创突破类人才重点选育科研人才,其主持研发的科研项目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契合崂山区重点发展产业方向,且列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或者青岛市科技示范工程。

科产融合类人才分为创新类和创业类。创新类人才重点选育行业龙头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其研究方向契合崂山区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需求,能够切实推动产业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创业类人才重点选育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其科技成果已在崂山区落地转化、注册成立企业时间不超过2年,并为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和大股东。

服务转化类人才重点选育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熟化、评价、推广等工作,具有科学家思维、工程师技能、拥有创新资源调配能力的高端科技项目经理人。

坚持以人才政策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崂山区专门设立“繁星人才”专项资金,每年最高400万元。其中,原创突破类人才给予个人20万元奖励,并对人才主持的科研项目,给予100万元专项资助;科产融合类人才给予个人20万元奖励;服务转化类人才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分别给予个人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奖励。

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没有人才的良好供给,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汇智崂山”人才新政通过加强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围绕崂山区7条重点产业链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产业链发展需求和项目洽谈、人才招引等场景需要,实施“一产一策”,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所谓“一产一策”,实际上包含四个重点产业的专项人才政策,是崂山区围绕“高效服务人才、精准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产才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的首次尝试,其核心目标是强链补链,培育新的增长点,发挥好人才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着力构建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生态体系,弥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面的政策短板,精准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虚拟现实产才融合领域,对获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的本地VR电影作品、获评工信部虚拟现实典型应用案例等,对其创作研发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在人工智能产才融合领域,大力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3个赛道,对企业大模型、企业算法纳入国家级备案清单的,给予研发人才团队最高15万元奖励……

除“一产一策”外,本次发布的“汇智崂山”人才新政中,崂山区还立足于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等工作,聚焦引进和培育技术骨干及人才团队,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奖励政策。

其中,“鼓励支持企业创建人才平台载体实施细则”旨在鼓励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人才平台载体,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培育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具备一流水平、引领创新跨越发展的产业人才。崂山区将给予不同级别的平台主要负责人最高50万元的生活补贴,给予平台团队的技术骨干最高10万元的生活补贴。

“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人才集聚实施细则”则旨在激励人才(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崂山区将对全职引进的在基础软件领域、工业软件领域以及新兴技术软件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团队),根据所在依托单位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5亿元、5亿元、10亿元,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

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将“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产业升级的推动者,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次发布的“汇智崂山”人才新政专门聚焦青年人才,围绕解决青年人才“引不来”“留不下”等问题,瞄准青年人才就业创业、住房等痛点,强化青年人才招引,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逐步打造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新生态”。

比如,聚焦“青年人才就业难”,实施用人单位引才补贴,按照硕士每人1500元、博士每人3000元给予企业每年最高20万元的引才补贴,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提升企业的引才积极性;聚焦“青年人才住房难”,实施青年人才安居计划,盘活国有存量资源,统筹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租赁型人才住房周转使用,并降低租金价格,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人才生态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汇智崂山”人才新政还聚焦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的“投资于人”体系,着力营造一个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的良性生态,通过制度化的服务和保障机制,确保人才不仅能留下,更能心无旁骛地长期发展,实现个人与城市的共同成长。

其中,在金融赋能方面,大力深化“人才贷”等人才金融服务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类企业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在阵地保障方面,按照“实用化、人性化、市场化、系统化”原则,布局建设一批人才家园和人才驿站,汇集生活居住、职业发展、休闲旅游、社会融入、人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在办好“关键小事”方面,统筹考虑交通、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城市功能,建设高品质青年人才社区,设立家庭医生服务团、免费办理全区范围内4A级以上景区家庭年卡等举措,全方位提升人才获得感。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推进”,从“筑巢引凤”到“近悦远来”……人才“第一资源”的活力正在崂山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持续迸发、充分涌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通讯员 张绪霞 崔维兵 袁航)

责任编辑:吕靖雯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