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炒蛤蜊 | 又一个冷静期来了!这个能缓解你的痛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居平

这年头,干啥都要冷静。直播打赏有冷静期,离婚有冷静期。现在,健身办卡也有冷静期了。

12月28日,由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消保委、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等制定的《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明确规定会员办卡后将享有七天冷静期,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次日起的7日内,在未开卡使用会员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获得全额退款。

该消息一经公布,便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非常赞成;也有人觉得七天冷静期没什么用;还有人希望“冷静期”可以推广到各种预付卡上。

办卡容易退卡难!虽然去健身房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但“退卡难、退费难”确实是健身行业存在的两大难题。很多的社畜们表示当时办卡就是一时心血来潮想运动而已。而实际上,比起运动,很多人在业余时间更愿意刷社交媒体、看视频、玩游戏。《柳叶刀》曾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关于全球日常运动量的报告:所有成年人中,运动不足的比例高达27.5%,超过了1/4。

可以说,“七天冷静期”给了消费者一个缓冲期。一时冲动办理的健身卡,终于可以不用“跪着”练完了。根据合同规定,在冷静期内,消费者如未开卡就可退款。这对于保障冲动型消费者的权益、减少投诉纠纷有重要意义。

其实,上海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健身卡设置“七天冷静期”的城市。今年10月22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曾倡导健身行业“付款后的七天内未消费无理由退费”。深圳市多家健身企业也积极响应号召,向消费者承诺:“付款后七日内未消费的,可全额退款,不捆绑销售私教服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上海,还是深圳,“七天冷静期退费”都有“未开卡使用”或“未消费”的前置条件。消费者应重点关注开卡(会员卡启用时间)的时间节点,一旦开卡入场使用将直接起算会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内,都不再适用于冷静期退费条款。

毋庸置疑,“七天冷静期退费”是健身行业消费的一个进步。但 “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能否有效遏制健身行业存在的预付费风险,效果还需拭目以待。毕竟,近年来“预付卡高折扣让利”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而因缺乏监管,“跑路”等风险不断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退卡难、退费难”现象不只存在于健身行业,教育培训等行业也已成为预付卡消费的“重灾区”。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19年投诉情况分析中指出,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从业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近年来连续成为投诉热点,且已从传统美容、健身个体行业向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单个消费金额较大领域发展。

时至今日,面对预付式消费行业的痛点、难点,无论是设置“7天冷静期”,还是完善“退卡退费”,一方面需要继续出台相关规定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走得更远。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也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