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四位一体”!让学生享受一天一节体育课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新时代校园体育工作精神,全面夯实“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各级部门对体育工作的明确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核心,以“体育固本·康乐健身”为方向,全力推进着校园体育工作,让健康在教育中强力生长。

建立健全四大顶层体系

市南区着力健全工作管理联动体系。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成立市南区校园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制度,将全区青少年体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总规划。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责任制、约谈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等刚性制度,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效保障了青少年体育工作有效实施。

市南区着力建设制度管理激励体系。先后出台了《市南区阳光体育联赛管理办法》《市南区中小学体育竞赛奖励办法》《市南区足球后备人才管理方案》《暑假体育作业实施方案》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校园体育奖惩机制并与年度考核、创先评优挂钩。同时设立竞赛奖励基金,每年拿出百万元,用于奖励在各级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俱乐部,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市南区着力完善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健全联动机制,通过目标化管理在职教师、公开招聘高水平教练、开展社会化合作等多种模式,整合资源做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同时建立了以低年级为重点的年度人才选拔长效机制,完善选拔方案,健全后备人才库。形成入校选拔、专项测试、精准试训、规范集训的培养链条,建设完善了足篮排球、田径、帆船、游泳、乒羽等10个项目的区级集训队,打造了“真情泳动”游泳培训品牌,市南体校、少儿活动中心和5所学校共7家单位被认定为青岛市少年儿童体育培训基地。

市南区着力落实质量培训保障体系。采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市级体育项目管理中心及多家体育俱乐部合作,每年派遣具有校园体育指导员资格的教练员200余人,培训组建校队300余支,系统培训学生5000余人。同时加强体育师资培养力度,先后开展了田径、武术、篮球、游泳、橄榄球等10余个体育项目的专业培训600余人次,以系统+科学保证训练效果,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高质量开展。

全面实施体育固本行动

市南区以“四位一体”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积极探索普及性体质健康提升策略,推进学校“体育课程、体育社团、体育训练、体育联赛”四位一体模式。全面推进“2+1+2”课时安排模式:即每周2节体育基础课、1节选项走班课、2节体活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深化“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打造市南体育“悦动课堂”。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为目标,组建体育社团,目前全国校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31所,区域优势体育项目48个、校本特色项目51个,特色体育社团81个,社团参与数4万多人次。

规范“常态项目”训练,召开了市南区体育技能业余训练现场会和体育训练专题论坛。规范市南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2019年18个赛事贯穿12个月覆盖全区9个学段,126个比赛日、543支代表队、614名裁判员、13135名运动员参与其中,形成了赛事覆盖人群广、以赛育人氛围浓、以赛促练效果佳、社会关注显著高的良好局面。

市南区以“四个保证”强化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探索个性化体质健康提升方案,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一生一档”、体质健康作业“一生一策”的模式。通过落实体育课时、落实有效大课间、落实体育作业和落实课外体育活动,保证运动时间、运动距离、运动负荷、运动效果。5年来为全区5万名中小学生设计“体育实践作业”,开设假期公益体育实践和周末亲子体育课堂,通过班级“云汇报”、年级“云选拔”、学校“云挑战”等方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市南区以“第三方监测”指导体质提升策略。自2013年起,市南区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一年两次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借助监测数据,全面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质提升指导策略,改进和融合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健康教育内容,科学、规范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

市南区以“体育质检月”督导体质提升效果。每年6月份对全区校园体育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历时一个月质检全区各体育项目学生2万余人,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精准的策略实施,形成政府监督、部门指导、学校重视、全员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干预和保障机制。同时抓好体育专项督导这一抓手,以“找问题、寻根源、谋策略”为出发点,重点督查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的开展情况,机关科室和部门人员包干入校,现场反馈,限期整改,切实做到有监控、有评价、有跟踪、有改善。

全面推行康乐健身项目

市南区全体普及六项体育技能。积极开展奥运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面向全区打通一年级跳绳、二年级武术、三年级帆船、四年级游泳、五年级足球、六年级篮球“技能链”,并开展专项质检。以强化体育特色校管理、无限项特色体育项目进校园,促进“一校多品”建设,全区学生六项体育技能达成率95%以上。

市南区传统武术项目广泛弘扬。自2016年起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联合市南区武术协会和精英散打俱乐部在全区小学中普及武术项目,截至目前,累计近600个班级的2.8万名学生学习了武术长拳段位制。每年开展区级武术比赛和武术项目质检,确保95%以上的学生掌握所学武术技能,在全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工作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市南区校园足球运动深度拓展。克服学校场地普遍狭小,缺少足球场的现状,积极探索“俱乐部牵手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通过每周一节足球课在普及上下功夫,以普及促提升;通过抓好足球校队训练、创新三级足球联赛、举办“满天星”足球精英训练营等方式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起各年龄段精英运动员梯队和精英训练营体系,全区国家级足球特色校22所,青少年足球人口不断增加。

体育品牌打造特色凸显

市南区冰雪项目品牌初现。市南区响应国家“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加大推进冰雪项目进校园工作力度,自2017年倡导“冰雪运动进校园”以来,12所学校开设冰雪课程,各校相继组建了青岛市首支校园冰球队、滑冰社团和花样滑冰队伍,冰雪运动得到蓬勃发展。2018年率先建设全省第一家仿真冰场,在全区二年级开设冰雪区本课程,累计培训学生5000人以上。市南区宁夏路小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学校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众冰雪公开课”。市南区宁夏路小学、镇江路小学被评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底市南区再添一座校园仿真冰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连续两年举办“区长杯”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多名队员入选市、省队,青岛七中周靖平同学入选了国家奥运集训队。新世纪学校冰球队作为省内唯一学校代表队参加山东省第一届冬运会,获得了甲组和乙组的亚军、季军。

市南区帆船项目名牌擦亮。市南区以奥帆赛效应和区域滨海优势为依托,大力推广帆船运动的普及。以“普及”+“提高”的方式全面推动帆船、帆板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运行。每年开展全区“帆船运动进校园”、“理论进课堂”“暑期训练营”“区长杯赛事”“帆船家庭赛”等一系列活动,建立了“理论知识集中培训——技能提升实地授课——专业能力现场考核——考核过关再次进阶”的四阶段培训模式,每年培训学生500余名。大力建设区级帆船运动培训基地,每年组织1000余名学生参与帆船帆板实操训练,“区长杯”中小学生帆船帆板比赛连续举办6年。文登路小学在全国首推“校长杯”帆船赛,校园帆船工作多次被国家和省市主要媒体报道。2019年市南区一举夺得“市长杯”帆船赛、青岛市帆船锦标赛、青岛市帆船知识竞赛三项比赛的团体冠军。到目前为止,全区有22所学校被评为为市级帆船学校,累计7000余名中小学生接受了帆船帆板知识和技能培训,其中3%的学生进入了青岛市和山东省的训练队,95%的受训学生获得了三级及以上帆船等级证书。市南区已经成为青岛市校园帆船运动的领航者。

疫情下4.8万学生居家锻炼

2020年上半年,市南区加强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居家体育锻炼期间,全区300余名体育教师利用短视频、直播、互动打卡等形式,带领全区4.8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市南区推出了一系列极具创意的居家体育课。110余节线上居家体育锻炼视频,受到家长欢迎。

进入暑假后,市南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不放松学生体质提升工作。组织学校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成长规律的体育作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达成“健康第一”的教育共识。各校落实具体职责,及时告知学生练习内容、任务单、衡量标准,进行线上指导,并进行督促。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组织学生对练习内容进行线上或线下竞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竞技意识。对完成质量不达标或没参与练习的同学及时跟进沟通,保证了假期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的提升。

体育固本、康乐健身让市南区“健康第一”的答案日渐清晰,成效日渐显著,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连年提升,书写了市南体育工作的新篇章。(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责任编辑 李潇元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