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体教融合”!“学校体育+”模式惠及学生

2020年4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出8个方面37项措施,推动体育、教育深度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体育已从原来的一门以强身健体为目标的单向学习课程,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要求转变。市北区遵循体育、教育发展规律,大力提高全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全力推进体教融合互补,促进竞技体育发展。

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模式

市北区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新模式,加强协会、俱乐部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引进社会优势资源,助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

2017年出台了《市北区中小学购买校本课程和社团服务管理办法》,在全区中小学购买课程、社团类活动共计272项,其中足球57项,其他球类58项,武术、跆拳道40项,啦啦操24项,棋类49项,其他项目54项。各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现了校内外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北区构建体系,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力做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构建青训体系,突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重点项目,培养高素质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扶持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手球、攀岩、棒垒球、射击等项目,形成小学、初中相衔接的培养训练体系。学校体育实行“竞基结合”的课程模式,青岛二十一中与市体校的排球、四方小学与弘城体育场的手球、青岛四中与二体的武术套路和乒乓球、市北第二实验小学与二体的艺术体操等项目进行融合共建,让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

市北区加强合作,推动体教融合发展。坚持“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辖区内青岛第二体育场为市北第二实验小学派出优秀的艺术体操教练员,弘诚体育场为四方小学派出手球教练员,更好地发挥体育教练员的专业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的原则,为学校的手球和艺术体操项目向高水平发展打开了通道。青岛四中帮助解决青岛第二体育场武术套路、乒乓球项目运动员就近入学,四方实验小学帮助解决青岛羽游中心负责训练的贵州游泳运动员就近入学,切实从运动员训练、学习两方面考虑,在人才培养方面各展所长,各司其职,实现了人才共育的原则。

青岛第二体育场、弘诚体育场为青岛四中、四方小学、市北第二实验小学分别提供体育扶持资金、体育训练器材装备,助力校园体育特色发展,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添了积极元素。

竞基结合助“体教融合”落地

对于 “全国校园排球特色学校”的青岛二十一中来说,学校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受益于从“体教结合”走向了“体教融合”,而青岛二十一中的先进做法也印证了市北区在“体教融合”方面探索的成功。

青岛二十一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融合联教”制度,切实保障“体教融合”实施落地。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青岛二十一中与青岛市排管会、市体校、排球专业俱乐部进行通力合作,“联教五方”力量紧密配合,成为体教“合伙人”,做到了“四融合”,即“制度融合、人员融合、训练融合、比赛融合”。“联教五方”定时召开联席会议,共促提高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保证学校排球优秀生源的输送,保证排球传统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市体校派经验丰富、实力优秀的男女排教练员进行每天排球队伍的训练活动,打通学校体育老师和专业教练的合作壁垒。

在体教融合过程中,青岛二十一中实行“竞基结合”的课程模式,即把传统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与学校体育基本运动学习模式相结合,在学校开展“教练每周每班一节课”,具体做法是:在每周三节国家体育课程中,拿出一节课聘请专业排球俱乐部教练开设专业课,学生在专业课上兴趣浓厚,从开始对排球的陌生和不了解到逐渐的了解熟悉;学生们从一开始上课时的胆小害怕,不敢触球、击球,到进一步逐渐熟练其他技能;从个人的有球练习到兴趣昂然的进行游戏比赛和团队合作,学生们很快的投入到了对排球的兴趣当中,涌现出一部分具有基本素养、热爱排球的学生,为提高学生基本运动素质和学校选材打下了坚实基础。

“体教融合”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竞基结合”的课程模式,使排球运动在青岛二十一中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青岛市2019年少年儿童训练基地二类基地和市队校办二线训练单位,学校的男女排球队在全国、山东省、青岛市和市北区中学生排球比赛中屡创佳绩,为国家、省、市输送了大量优秀运动人才。

仅近三年,青岛二十一中排球队向各种专业队及体校输送了8人,向优质高中输送了18人,学校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校园排球特色学校”,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女子排球第九名和山东省中学生男、女排球比赛第三名、第二名。在2020年青岛市“体彩杯阳光体育联赛”中学生排球比赛中,青岛二十一中男排、女排双双斩获青岛市冠军,继连续五年夺得市北区排球赛“双冠王”后,第一次成为市级排球赛“双冠王”,5名队员还参加了山东省排球锦标赛并入选“希望之星”,成为山东省排球项目的优秀后备人才。

让优秀运动员从校园走出

在“体教融合”方面,市北区重点培育1-2个区级教体融合试验点,根据试验点发展特色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各项目体育活动,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全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市北区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上融合发展。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为引领,优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项目结构,促进学校体育活动质量提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校运动队、校园体育文化和“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鼓励各校积极创建“青岛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努力实现“把运动队办到学校、让优秀运动员从校园走出”的体教融合目标。

市北区抓好学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工作。不断丰富校园体育项目种类,扩大体育项目普及面,组织体育名人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励志教育与项目体验,充分发掘体育育人功能。组织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建设,加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推广市队区办、市队校办、联合办队等新型训练模式,逐步推进竞技体育项目向学校全面延伸、有效衔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责任编辑 李潇元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