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痛苦“上瘾”的人,很少感到愉悦、平静、幸福……如何自我疗愈?提升复原力!

童年过得不幸福的人,长大后会怎样? 

遭受过的悲惨经历虽然会给内心留下伤口,造成伤害,但我们可以自我疗愈。 

能在悲惨的遭遇中幸存并重建自我,最主要的功臣得益于我们体内的治疗师——复原力。 

复原力真有这么神奇吗?

01.

我们是否可以重塑大脑?

对痛苦“上瘾”的人,经常伴有愤怒、悲伤、恐惧、羞耻等高浓度的情绪。

他们日复一日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很少有愉悦、平静、幸福的感受。 

他们的大脑中存在着痛苦和幸福两个选择,但他们完全忽略了幸福。 

痛苦可以改变大脑,幸福亦然。 

《复原力》一书中,临床心理学者里克·汉森认为:

“大脑总是不断在我们学到的经验中重构,当你在重复刺激大脑中的某一个回路时,就是在不断地强化它。” 

他提出了一个重塑的大脑的理论模型——通过辨识内心、建立资源、调整自我、产生联系四条路径,满足人类的三种最基本需求:安全感、满足感和与他人的连接,从而发展出关怀、毅力、平静、勇气、感恩、亲密等12种内在力量。 

这12种内在力量,便是一个人复原力的来源。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资源中,缺少某些关键的成分,便会导致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就像身体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生病一样。 

这个理论模型提出:你缺什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补什么。 

一个经常批评自己的人,可能需要补信心。

一个整天处于情绪风暴中的人,可能需要补平静。

一个经常处于无助状态、引擎无法启动的人,可能需要补毅力。

一个人如果拥有这全部12种内在力量,TA真的可以无坚不摧。

复原力的功能不仅帮助我们从创伤中恢复过来,还能培养我们的幸福感,以及对幸福、爱、平和的潜在感知。 

那些对痛苦"上瘾"的人,他们失去的正是对幸福感的感知。

所以需要不断增长其内在力量,增强复原力。

02.

大脑的诡计:消极偏见

有些孩子无法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他们对世界充满恐惧,这种恐惧是如此真实和强烈,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 

这其实是大脑的一个诡计——让我们更关注消极危险的信息,而忽略积极安全的信息,被称为消极偏见。 

里克·汉森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尼龙搭扣和不粘锅——来说明大脑的这种消极偏见。 

对于负面经历,大脑就像是尼龙搭扣,一下子就粘上,扯都扯不掉。

而对于美好的体验,大脑却变成了用聚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不着痕迹地将它们滑出去。 

这就是为什么一提起童年,我们大多数的记忆都是负面的、消极的。

有的人提起父母,也全是被伤害的记忆。 

当我们讲述伤痕累累的过去时,可以提醒自己一句:“至少我活到了现在。” 

支撑一个人活到现在的东西,一定有积极正向的成分。

03.

“HEAL”重新驯化大脑

“你的大脑由你的人生经历塑造,而你的人生经历,则由那些你关注的事情塑造。”

里克·汉森认为,这就是我们大脑的经验依赖性与神经可塑性。 

对痛苦“上瘾”的人,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一个痛苦的大脑;

同样,充满恐惧的人,是因为其人生经历塑造了一个恐惧的大脑。 

那该如何将这些痛苦的、恐惧的大脑驯化成幸福的、安全的大脑? 

根据这种情况,里克·汉森提出了大脑重塑的原理,他细化为4个步骤并总结为大写的“HEAL”:

a.激活阶段: 

拥有它(Have it):找到或是创造有益的体验。

b.植入阶段:

丰富它(Enrich  it) :和它相处,充分地体验它。 

吸收它(Absorb it):接受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关联它(Link it):可选项。

用它来抚慰和取代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有害的消极心理资源。

 “HEAL”过程非常具有临床价值。 

我的一个来访者就是一个充满恐惧的孩子,他几乎没一个朋友,也少有积极正向的体验。

一次咨询中,他讲到自己一个人打篮球,投篮成功后感觉很开心。

我引导他从身体感觉与内心感受两个方面,去体验那种开心的感觉,将这种经验延长、强化、扩展、整合进自己的身体。 

每个人在每天的经历中,都会有这样的幸福、平静、快乐的瞬间,只是我们很少去关注。 

现在我们要多让这种体验保持几秒,甚至几分钟。 

神经元激活的时间越长,它们就越倾向于连接在一起。

随着这样美好时刻的积累,我们的大脑就会重新布线。 

当我们用心培育内在复原力的时候,就是在培育身体内的治疗师。

这个治疗师,会陪伴我们一辈子。(代桂云/文) 

你身边有对痛苦“上隐”的人吗?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复原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