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培训APP破产前搞大促销,没法治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寒假来临,很多家长都在忙着给孩子报辅导班,或者报线上辅导课。然而,培训机构“跑路”“暴雷”屡屡上演,已成为家长们的一块心病。

据央视报道,不久前,乐器陪练APP“柚子练琴”先是搞大促销,提供“6800买63节课”等套餐。然而不到20天,APP突然宣布破产,家长退费遇阻,平台办公地已人去楼空。家长们只好组团维权……

这样的桥段,很多家长都遇见或听说过。近年来,韦博英语、优胜教育在内的一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关门,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熟悉并不代表好解决。尤其是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学员分散在各个城市,维权成本更高。

破解之道,究竟在何方?消费者无助,主要还是在“预付费”这一模式上。一直以来,培训机构普遍采用预付式消费模式,消费者交了钱,培训机构却没有做好资金管理,导致这种风险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消费者就很容易陷入既退不了款,也没办法继续学习的窘境。

对此,国家并非没有规定。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开始推行“发卡企业30日内备案”和“资金存管”制度,资金存管比例从20%到40%不等。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只是,规定归规定,当培训机构违反这一规定成为普遍现象时,就不能再只拿规定说事了。


目前,不少地方已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新年伊始,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在“3个月红线”的基础上出台新政,对培训机构资金使用情况细化管理。北京、合肥等地已建立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培训机构进行资金监测。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加入平台的商家要将消费者预付资金总数按比例存入银行对公账户进行监管,最低20%。正常经营情况下,监管资金可以流动,但遇到风险时,银行会把这20%的钱进行冻结。平台还通过引入保险机构,购买余额保障保险。在商家发生破产、跑路等不能提供服务的情况时,预付式消费资金余额由保险公司进行部分赔偿,可大大降低消费者的损失。合肥建立的系统,还提供家长查询、机构预警等功能,滚动拨付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对预缴费账户内的大额资金异动情况及时报告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可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这样的做法显然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破产前搞大促销是否涉嫌欺诈?毕竟,公司运营好坏,消费者两眼一码黑,但公司管理层不知道吗?为何还要最后割一茬“韭菜”?将这种骗钱方式列为消费纠纷,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对此,应进一步从法律方面厘清责任。警方该介入的也应及时介入,如此才能不让消费者太无助。

本着源头治理的思维,还应尽快将预付式消费立法列入计划,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强预收费经营行为治理,这才是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