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是治“看病难”的良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看病难”是市民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医疗资源“供求矛盾”的外在体现。一直以来,相对于老百姓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医疗资源呈现出供给不足、分配不均的问题。近年来,青岛在医疗方面频频发力,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成为破解“看病难”的一剂良药。

医疗资源下沉,直接缓解了民生之痛。比如,在青大附院平度院区落地之前,平度长期缺乏“家门口”的三甲医院。当地民间曾自发兴起 “黑班车”产业,以平度为起点,以青岛主城区的青大附院为终点,班车朝发夜回。为满足群众就医需求,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交运莱西事业部则专门开通了莱西至青岛青大附院(西院区)、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的定制城际快线“就医直通车”。如今,当地居民再也不用再早出晚归,为看病而奔波了。尤其是对很多急症、重症患者来说,“家门口”的三甲医院所意味着的不仅仅是就医便利,更是救命的刚需。

医疗资源下沉,是多措并举结出的硕果。一方面,本土医疗大鳄主动走出主城区,到各区市开设新院区,积极向基层“输血”;另一方面,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引进更多医疗资源,加强各区市的医疗“造血”能力。而在方向上,青岛正围绕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转外就医集中、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病种,以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儿科、创伤、妇产、急诊、老年医学、感染性疾病等学科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步伐,不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在医疗技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应用,各地的专家资源将更好地链接起来,远程医疗越来越普遍。可以期待的是,按照这样的步伐走下去,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看大病、预约顶级专家,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医疗资源下沉,也是城市发展的迫切要求。医疗卫生服务是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2月,青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的意见》,力争到2022年建成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锻长板也要补短板,改变“高峰不高”以及城乡区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今年是“项目落地年”,让我们凝心聚力抓落地,全力推进城市医疗能级不断提升,切实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