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对整车合法运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过路费,这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然而,有的地方对运载车辆吹毛求疵,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2月1日,广东广州,王先生拉17吨苹果路过大广高速从化区收费站时,因车厢中有一块篷布而被收了3570元过路费。王先生称,车上共有1025箱苹果,而篷布只有40斤,折叠后只占两筐苹果大小。大广高速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当地文件规定货物不能与鲜活农产品同装。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广州大广高速方面随后表示,当时工作人员对政策把握不恰当,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妥善处置,已对工作人员做出教育,过路费已全额返还给司机。
曝光效果很明显,司机这3570元过路费省下了。广州大广高速方面看着也是“知错就改”,吃瓜群众们似乎可以散去了。只是,真的可以到底为止了吗?
车上的篷布
首先,工作人员的常识去哪儿了?
篷布是交通运输的必需品,用于货车遮风挡雨,这一点工作人员也很明白。从相关视频中可知,工作人员要求交过路费,是认定司机将篷布与苹果“混装”了。他认为篷布不应该在货箱里,那到底应该在哪儿呢?没说。将篷布挪到车上别处去行不行?显然不行。于是,司机只好交了3570元过路费。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说“工作人员对政策把握不恰当,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妥善处置”,的确没问题。但公众不得不问:到底是不会妥善处置呢,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味吹毛求疵?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语气平和,没什么火药味,但那种不交钱不放行的态度是很坚决的。所以,司机只能乖乖就范。
其次,假如没有媒体曝光,这3570元还能全额返还吗?
这一点无从知晓。而且,过去究竟有多少因“篷布”之类瑕疵而被收过路费的事件,也不得而知。大广高速方面此次认错之后,会自己进行倒查吗?会把“吃进嘴里的肉”再乖乖“吐”出来吗?对此,希望相关部门及时介入,翻一翻他们的账本,不要过度相信他们的自觉性。
不能让那些平白无故被收了过路费的司机受委屈,也不能让国家的惠农政策在落实中打折扣。
应该说,此次篷布事件舆情化解是比较顺畅的。但公众难免会想起2017年四川洪雅收费站发生的藤椒事件,收费站和椒农因藤椒是否适用“绿色通道”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而僵持了11个小时,直接导致万斤藤椒变质。国家为鲜活农产品设立绿色通道,可谓用心良苦,希望相关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也能对农民多一点同情心和同理心,不要一头钻进钱眼里拔不出来。好好落实国家政策,多关注民生,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