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用智能手机 不愿出门”!青岛出台“23条”助力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

当年轻人越来越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时,仍有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在打车、坐地铁、订外卖、看病挂号等方面都感受到诸多不便。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在生活中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会遇到哪些问题?日常出行是否受到影响?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 探访 /

不会用智能手机 老人不愿出门

“我到现在还不会使用健康码,出门坐公交、地铁都很不方便。”今年80岁的市民周阿姨向记者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周阿姨告诉记者,自己之前一直使用老人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后来因为疫情原因,去超市、坐公交都需要出示健康码,家里人就给自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孩子们细心地教我怎么使用手机,怎么找健康码,但是我还是操作得不太熟练,之前有一次出门坐车,捣鼓了半天都没找出来,还是一位年轻的乘客帮我操作的。”采访中,周阿姨十分感慨,连连表示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些新鲜玩意都“玩不转”。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市民齐大爷也有了这样的感触。“我有智能手机,但是也只限于接打电话,其他微信、打车之类的都不会用,大年三十晚上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看到孩子们在亲友群里‘抢红包’,我也特想参与,小孙子就教我该怎么操作,最后好不容易抢上了,但是过了几天就忘了该怎么操作了。”齐大爷表示,现在出门打车、买菜,甚至去医院,都需要使用手机或者智能设备操作,每次都需要找年轻人帮忙才行。“其实我们也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去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但是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采访了多位老年人后,记者发现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还是少数,大部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数字鸿沟”所带来的不便。他们也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多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出行的措施和服务,让老人不再“害怕”出门。

记者了解到,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但60岁以上网民数量仅占10.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22年左右,全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这表明,人口老龄化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基本国情。

有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有51%,这意味着尚有一半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手段,老年群体已然被狂飙突进的数字经济边缘化,“数字鸿沟”已然成为老年人群体眼前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 举措 /

六大方面助力老年人畅享智能时代

近日,记者从市大数据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部署,进一步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在“数字青岛”建设工作中,持续完善传统办事服务方式,提升智能化政务服务水平,做实做细服务老年人的各项工作,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优化政务服务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优化老年人线下办事服务渠道、推动老年人高频服务向基层延伸、网上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六大方面,提出了23条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的具体措施。

提供不间断政务服务

优化线下办事渠道。推广“一站式”服务,进驻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向市民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保留传统的线下办事窗口。

优化服务设施设备。设置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爱心专座”及休息区。规范办事线路指示标志,尽可能方便老年人识别办事区域。建设并完善无障碍的通道、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实施精准帮办代办。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设置现场接待窗口,配备引导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引导、咨询、取号、填报资料、免费复印打印等“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

保留现金缴费方式。涉及相关费用缴纳的,办事窗口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

畅通服务沟通渠道。畅通老年人办事信息交互渠道,设置各类意见箱、意见簿和线下“找茬窗口”,广泛收集老年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难题、意见建议,及时整改落实老年人关注的问题。

优化长效服务方式。持续提供双休日服务、延时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不间断政务服务。建立上门服务台账,鼓励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高频事项预约上门办理服务。

优化出行服务

优化电信运营企业线下服务。进一步加强实体营业厅对老年人的服务工作,配备引导人员,设置现场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

优化老年人交通出行服务。在长途客运站、地铁站内等设置人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购票、检票、帮助使用车站智能设备等服务。指导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做好老年人凭身份证、社保卡、老年优待证等有效证件免费乘车事项。

优化老年人公证服务。梳理涉及老年人的高频公证事项和服务场景,优化办理流程,为老年人提供遗嘱、委托、声明、意定监护、继承等公证法律服务,鼓励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务和公证服务绿色通道。

高频服务向基层延伸

优化养老金领取基层服务。推行社保卡发放养老待遇,由银行向养老金领取人员发送到账提醒,为老年人保留对账折、允许保留原银行存折领取养老金方式等。

优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基层服务。对于大数据无法确认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老年人,可由基层组织提供主动服务,提升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的便利度。

优化户籍办理基层服务。推动户籍办理等事项向基层延伸,便于老年人就近办、一次办。

优化医保业务办理基层服务。在有条件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经办服务窗口,配备医保专管员,下沉经办服务权限。

优化公积金办理基层服务。充分利用银行自助机就近为老年人办理退休金提取业务,按需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公积金办理上门服务。

完善“健康码”使用管理

加强“健康码”互认。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健康码”互通互认,群众凭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健康码”无异常信息或各地“健康码”绿码均可进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无需申领和出示到访地的“健康码”。

优化“健康码”使用。老年人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等作为辅助行程证明替代措施进入各级办事大厅。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服务事项线上“帮办代办”

推动服务事项线上“帮办代办”。各级政务服务平台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实现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

推动服务事项“静默办理”。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由系统自动办理。

推动服务事项“一事全办”。拓展涉及老年人等群体“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事项范围,破解跑多次、跑多门的问题。

提供多维无障碍服务

优化老年人应用界面。优化界面设置,优化“刷脸”功能,实现信息自动录入或匹配,解决老年人输入难问题。

建设老年人服务专区。依托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老年人办事服务专区,汇聚老年人高频的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

提供多维无障碍服务。各级各部门网上办事系统需为老年人提供语音播报、页面放大等无障碍服务功能。完善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等功能,支持通过语音识别等方式查找办事项目。

实现智能化精准推送。各级各部门优化网上办事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智能通知功能,让老年人随时掌握办理情况。(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通讯员 李妍彬)

责任编辑:荣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