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⑤ | 队伍里的延大夫:打算下乡义诊,期待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时间:2021年3月5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海拔3860米)

天气:12℃/-6℃ 晴

昨天上午下乡,消耗了不少体力,回援藏公寓后精神有点萎靡。连忙吸上氧,下午和晚上哪里也不去了,老老实实听领队的话,好好休整。我公寓里的制氧机就挂在卧室的墙上,晚上睡觉的时候轰隆隆作响。好在下午跟延大夫要了耳塞,晚上戴上耳塞、挂上氧气管,早早休息,中间因为太干燥,嘴里干透了,醒了两次。度过了克服高原反应的前几天,现在要面对的就是干燥。日喀则太干燥了,室内湿度只有8.8%,所有援藏队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嘴唇干裂的情况,刘存东领队连续两天都鼻子出血。早上洗漱的时候,王鹏的鼻子更是直接流了很多血。为此,援藏组老队员们都采取了一种延续了很多年的加湿办法:收集大桶水的水桶,切掉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盛上水放在房间里,靠自然蒸发来加湿。唉!都是干燥惹的祸。

校长屋里用来加湿的土办法。

今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王成君副领队说他昨天都有点难受,除了下乡,他昨天下午到晚上还开了两个大会,一直开会到了晚上11点半。延大夫说他晚上9点多就睡了,一直睡到了早上5点。起床后洗了澡、洗了衣服,让我好一顿佩服。说起延大夫,我们俩太有缘了。

延大夫全名叫延荣强,是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市立医院一直有援藏的传统,青岛从1995年开始援藏,至今已有26年,而市立医院从1975年就开始派出援藏医生,至今已有46年。46年间,市立医院的27位援藏医生踏上过雪域高原这片净土,用满腔的大爱诠释奉献的真谛。而自2017年市立医院与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到2020年底,市立医院还选派了8批次共19名专家赴藏开展“组团式”帮扶,诊疗患者5632人次,开展突破性手术100余例,会诊96次,带教查房217次,开展学术讲座137次,培训医务、护理人员125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从“输血援藏”到“造血援藏”,为当地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在青岛援藏工作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童心未泯的延大夫给小羊羔喂奶。

年前援藏报名后要体检的时候,我就是和延大夫一起体检的,当时还问了他很多关于心肺方面的问题。延大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比我大5岁,女儿今年上高一,儿子今年即将上小学。“当时就是医院全院发通知,要求是心内科、副高职称、45岁以下,我一看这不就是我吗?当即就报了名。”延大夫说,他之前就参加过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对口建设,也一直有援藏的想法,妻子虽然在家要照顾两个孩子,但还是非常支持他的举动。

延大夫帮藏族央吉老妈妈查看积年老病。

延大夫在市立医院时既要在心内专家门诊为患者看病,还主管急诊心内科,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冠心病的介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平均一年要做400-500台手术。来到日喀则的第二天,虽然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还未消失,他就已经把所有队员的体检报告收了起来,一个人待在公寓里琢磨,然后给每个人提出保健建议。等到分配了正式的工作,他打算在桑珠孜区进行儿童先心病的筛查、山海情红马甲下乡义诊、科室培训等。“来到西藏,将会是我人生的重要经历,既能锻炼自己,更能让我的思想升华。”延大夫期待自己能在桑珠孜区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