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携带90%海洋动能的不同种类涡旋是如何形成的?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5日讯 中尺度涡在海洋中随处可见,与海洋中的环流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不过,中尺度涡的发现打破了人类对大洋环流的传统认识。这种旋转速度很大,并且“台风式”一面旋转、一面向前移动的涡流,携带了约90%的海洋动能,在物质和能量输运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尺度涡的种类丰富,除了在表层旋转速度最大的表层涡旋,还有在次表层旋转速度最大的次表层涡旋。然而,对于不同结构涡旋的全球分布特征未有清楚的认知。

据了解,斜压不稳定是中尺度涡旋最主要的生成机制。针对斜压不稳定的研究对理解不同结构涡旋的生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海洋所王凡团队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涡旋形成机制不同,可以发展形成不同种类的涡旋。

通过分析全球大部分海区的斜压不稳定特征,研究团队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表层和底层强、中间弱的类Eady型;表层最强,向底层递减的类Charney型(Charney_s);底层最强,向表层递减的类Charney型(Charney_b);次表层最强,向表层和底层递减的类Phillips型。

分析发现,类Eady型主要分布在南极绕极流主轴和北半球高纬度区域;Charney_b型零星分布在Eady型周围;Charney_s型分布最为广泛,遍布全球大部分区域,集中在副热带(10°–35°)区域;类Phillips型则主要分布在低纬度(5°–20°)及黑潮以南、秘鲁智利以西和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区域。

该研究不仅介绍了不同结构涡旋的全球分布特征,而且阐释了其生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对预测不同种类涡旋的全球分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