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青岛先模故事⑳ | 张宇航: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青岛日报2021年4月3日2版

张宇航扎根基层两年担任“第一书记”,如今仍心系乡村振兴,在田间地头书写履职尽责新篇章

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接受记者采访的那个星期,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室处长张宇航马不停蹄地到西海岸新区、即墨、平度调研了四天,直到星期五才回到办公室,抓紧撰写关于水产种业、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对张宇航而言,“下乡”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2020年以来,他所在的农业与农村工作室组织乡村振兴攻势“小分队”开展调研30余次,围绕推进农业复工复产、提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能力、破解设施农业用地难题、打造农业物联网平台、加强农民工培训等方面提出20余条意见建议;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等“三农”领域重点任务,协助常委会开展工作监督,针对涉农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下乡”调研4天后,张宇航加紧撰写关于水产种业、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刘佳旎 摄

“为乡村振兴履职尽责必须沉到镇村一线去,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民群众中去,面对面交流才能掌握一手资料,提出符合农村基层实际、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张宇航扎实的工作作风源自对乡村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与他此前担任“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7年9月,张宇航被派驻到平度市田庄镇南肖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第一天,满怀热情的张宇航就碰到了棘手的现实:陈旧的村委会办公用房、村里破旧的房屋和道路,还有那几乎没有任何进账的村集体收入。

张宇航立即开展调研,挨家挨户走访党员和低保户、贫困户、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与他们谈心拉家常,宣传工作政策,全面掌握党建方向、村庄实际和群众需求,与“班子”一起研究制定了《南肖家村帮扶发展二年规划》,还吸收年轻党员进入“两委”班子,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等。

帮扶的根本目的是让村民享受到好政策,过上好日子。“要想让南肖家村走上致富路,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张宇航说,此前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经过深入考察调研,他决定引进发展中草药艾草产业种植,采用“公司+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土地流转后,村民每亩地一年能增收800到1000元。”在张宇航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也摆脱空壳化,当年增收8.04万元,为村集体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在张宇航驻村的两年间,村里的道路修葺一新,村“两委”班子干劲儿十足,艾草种植加工也成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的芳香路。“两年帮扶时间有限,要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张宇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已经回到单位工作,但张宇航仍心系村庄发展,在田庄镇几位村支部书记建立的微信群里,时刻关注着村庄的新动态,为村干部们出谋划策。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视察活动中,遇到涉及“三农”领域的普遍性问题,张宇航都会发起“群聊”,听听来自农村基层最真实的感受和意见建议。最近,村里的艾草加工厂要扩大规模,张宇航经过多方沟通协调,为加工厂找到一处面积更大的建筑用地;他还建议村支部书记选贤任能,多吸纳年轻党员,为未来发展储备青年干部人才。

“共产党员就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张宇航说,全市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人大的一名党员干部,他也要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继续走出去、沉下去,真正摸清基层所思所盼、所急所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出实招、献良策。

党员档案

张宇航,男,1972年12月出生,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室处长。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平度市田庄镇南肖家村担任“第一书记”。在2018年全市“第一书记”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荣获山东省、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获评平度市“最美奉献者”、青岛市派第三轮“十佳第一书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