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走进复旦、同济、华政等高校进行专业提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0日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学梦’,尤其对于一些‘国字号’,有时‘虽不能至’,但时时‘心向往之’。”2月底刚刚拿到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花名册,标注实训单位的一栏,“同济大学”四个字附在尹子山姓名之后,这让他兴奋不已。“对于学工程、搞建设的人来说,这是我心中的‘殿堂’,我一定利用好这个难得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经过第一批、第二批的积极开拓,高校,是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一大亮点。不仅首次拓展了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为实训单位,专业实训干部也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通过参观学习、讲座交流进行专业提升。上海“象牙塔”里记录了青岛专业实训干部哪些“成长”的故事?近日,跟随专业实训干部,记者走进上海高校进行采访。

“校党委书记要‘检验’我们一个月的实训成效”

4月8日,专业实训干部郑毅、李钦建,到上海海事大学报到整整一个月。每天跟着“校友”等班车,到临港校区单程就需要一个多小时,这对于他俩来说已成为习惯。

这一天,虽然不是第一次接到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发来的信息,但是他俩还是非常紧张,又很激动,因为宋宝儒要“检验”一下他俩一个月的实训成效,第一次接收来自青岛的干部,他还很谦虚地称“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学校来进一步改进”。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右二)与专业实训干部郑毅(右一)、李钦建(左二)。

上海海事大学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奠基者,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排头兵。粗略估算,仅在青岛的校友就有700余名。郑毅来自交通系统,李钦建所在的市北区又与航运贸易金融有天然的联系,与上海海事大学学科性质的高匹配度,让他俩一开始就坚定信心,要学习上海海事大学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经”。

见面是在学校行政楼。宋宝儒认真听取了实训干部的学习汇报,为了丰富实训场景,宋宝儒甚至当场表示,“除了在学校请教专家学者,过几天再跟我到外高桥造船厂等地多看看。”

专业实训干部郑毅(右)、李钦建(左)在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把实训干部当成自己的员工对待,不仅量身制定了饱满的实训计划,还通过安排与院系老师座谈、参加重要会议、走访校友企业和智能孵化平台等各种形式,确保将实训工作做深、做实,这让郑毅、李钦建心怀感恩,并增强了学习动力。

主动融入,方有收获。由两位实训干部调研、执笔的《从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角度看青岛如何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报告已经形成,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位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开端。

“不敢将教授说的‘随便聊聊’真当作‘随便’之举”

4月15日,非周末的时间,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自贸区法律研究院院长贺小勇,还是答应了专业实训干部的请求,选择在长宁校区原圣约翰大学旧址,“坐下来随便聊聊”。

与一位研究国际法、自贸区法,以及深耕WTO领域研究20余年的专家坐在一起,专业实训干部并没有把教授说的“随便聊聊”真当作“随便”之举,而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自贸区法律研究院院长贺小勇(左三)与专业实训干部在一起。

除了在华东政法大学实训的干部刘宝霞、王春,慕名而来的还有专业实训干部袁迎春、李成霞、孙仲明、宋丽,他们有的带着浦东30年开发开放历史的好奇,有的带着优化营商环境的细节思考,还有的带着外高桥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揭牌的战略背景疑问,准备在与贺小勇教授的交流中,借认识历史与当下的上海,来明晰青岛在优化营商环境及自贸区建设中的路径。

面前是圣约翰大学旧址的百年建筑群,背后苏州河静静流淌,绿意盎然中,在人文底蕴深厚的“象牙塔”,贺小勇像给学生上课一样,很谦逊地分享着他专注研究的领域,并一一解答了实训干部的诸多疑惑。

专业实训干部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校园。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给专业实训干部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上海高度注重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将高校智库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决策部门的智囊团、思想库。

基于这样的认知,市司法局已经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了关于加强涉外法律领域内的合作框架协议,以推动司法资源和高校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刘宝霞、王春于此专业实训,可谓“近水楼台”,她们说:“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青沪在涉外法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青岛更高水平的开放助力。”

“仰望智慧和经验,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所以要很努力”

4月18日、19两天,专业实训干部尹子山说自己“圆了一个梦”。

这两天,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上海隧道股份等机构联合承办的2021中国(上海)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成为沪上一大盛事。聚焦城市复杂环境下隧道工程的挑战与创新,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国际地下工程行业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产业融合下设计、施工和装备的创新应用。

大会会场设在浦东,距离尹子山浦西宿舍住地约20公里,但两天的会,他一场也没有落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关键技术、智能化及精细化隧道建设技术、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技术……在这些主题论坛上,尹子山深入倾听参与,并把会议视频直播链接分享到实训群,让大家一同共享“盛宴”。

专业实训干部尹子山(右排前二)在项目论坛会现场。

因为工作在市政空间开发领域,“大咖”云集的专业、专题论坛,让尹子山不无感慨。他说:“实训走向专精尖,目的即是提高个人专业化素质,仰望智慧和经验,我感觉个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要加倍努力。”

认识指导行动。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主线工程开工在即,尹子山也正在积极协助实训单位上海同济项目管理公司,为项目建设单位青岛国信集团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希望以个人的不懈努力,为双方业务的便利化开展搭建桥梁。

专业实训干部在复旦大学校史馆。

此外,复旦大学校史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主持的“外滩智本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等,也都出现了专业实训干部参观、座谈、交流、互动的身影。

有的聚焦航运、有的钟情政法、有的好奇金融、有的沉迷规划、有的研究设计……专、精、尖是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所要努力到达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讲,或许,属于每个实训干部的学习路径,随着实训的不断深入,也都在愈发明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