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出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吉祥图案。“连年有余”、“百蝶闹春”、“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等传统的中国风筝,寄托着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的愿望。
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多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贯彻落实“民间艺术进校园”,5月14日下午,海信学校邀请潍坊市风筝协会会长刘志平、“潍坊十大风筝明星”王兆瑞等8名艺术家走进校园,与海信小学师生共同举办了“风筝集市”艺术实践活动。
刘志平说:“弘扬、继承、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将传统风筝与现代软体风筝、运动风筝相结合,结合卡通人物形象,让同学们感受到风筝的‘大家庭’,体验课程多样性,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民间艺术家王兆瑞则走进课堂,从风筝的历史文化谈起,精湛的手艺赢得同学们的钦佩,他引导同学们提高艺术修养,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家带来了50种传统风筝经典款,有燕子、金鱼、蝴蝶等,造型多样,色彩丰富,花纹绚丽,无不展示出民间美术特有的美感。挂在热闹的集市上,同学们成群结队地欣赏交流,忍不住要画一画过把瘾。
微风送暖,湛蓝的天空像广阔的大海,轻柔的云彩像神秘的薄纱,形态各异的风筝轻舞飞扬。同学们有的奔跑、有的欢笑,操场变成了快乐的海洋。
海信小学校长宋春生说:“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课程的重要分支,融入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艺术基因是传统文化课程发展的趋势,海信小学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同学们体验“五彩”课程,感受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此次活动,海信小学的学生与民间艺人近距离交流,学习了风筝制作的技巧,感受了风筝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美能引真,亦能导善。海信学校将美育课程纳入学校“五彩课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播撒美的种子。
(撰稿/毕玮 通讯员/宗帅)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