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阁 | 从博士返乡到大学生养猪

从博士返乡到大学生养猪

毕业季来临,有两则有关就业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则是山东曹县博士胡春青返乡进行汉服创业。作为曹县大集镇胡楼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博士,三年前他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回到老家,与妻子一起创业。2021年第一季度,他们销售额超过300万元,预计全年能突破1500万元。另一则是大学生李迪到广东农村打工养猪。去年7月毕业后,学计算机专业的他选择到清远一家猪场工作,吸引他的是入职第一年综合薪资为12万-20万元,远高于小网络公司开出的3000元月薪。

两则新闻的“主角”看似云泥之别,实际却有明显的共同点。他们的选择都让人感觉意外,容易引来“大材小用”“资源错配”之类的论调。但他们自己都很决绝,他们明白在那些论调背后更多的是误解。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前现代”,不知道当下的汉服产业、养殖业等都已经不再是旧有模式,而是加载了“现代化因子”。比如,汉服越来越重视原创设计,一件高端定制品售价达3.5万元,光人工织布就需要上百人。猪场防疫免疫、污染治理等呈现高度细分趋势,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养猪图景已渐次实现。当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在各行各业都提质增效的背景下,很多传统产业已经到了必须依靠互联网高科技进行产业升级的关口。

传统产业突破关口,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需要转变观念。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这是解决传统产业人才缺口的重要途径。但也应该走出一个误区:并非只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才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层岗位,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及更高学历人才也应将此作为正常的择业范畴。像那种认为一二产业只是“低层次苦力活”的观念要改改了,认为“农村=Low”的偏见更该立刻抛到九霄云外去。第三产业同样如此。日前,“清华大学毕业生”做家政的新闻上了热搜,这一消息的真实性目前尚存疑问,但去年杭州“双语硕士刘双做保姆”却是真的,其年薪可达30万元。而且,“保姆”的称呼并不准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这一职业名称是“家政服务员”。家政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仅上海高端家政专业人才缺口就达20万。正可谓,“职业无贵贱,各行出精英”。

眼下,不少年轻人抱怨“内卷”。这虽是现实困境,但换个角度看,一窝蜂式的竞争之下,内耗丛生,岂能不“卷”?如今新业态、新工种不断涌现,正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只要就业观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而用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理论来看,很多就业之“卷”,正是因为老在存量蛋糕上做“分配性努力”,也很难为社会带来更多增长力。而胡春青、李迪们转向实业,别出心裁,所做的却是“生产性努力”,有助于将蛋糕越做越大,带来社会生产的增量效应。(王学义)

青岛日报2021年6月4日2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