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记者团来青采访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最新成效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0日讯 6月9日至1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法治日报社、人民公安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记者团来青就“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最新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最新成效进行采访调研。

座谈会现场

在青期间,记者团先后与市委政法委、市政法各单位召开座谈会,到崂山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崂山区人民检察院采访点、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对青岛市反电信诈骗工作、公益诉讼工作、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等工作进行实地采访。

崂山公安分局反诈中心

在座谈会上,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陈金国,市政法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青岛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的相关情况。

陈金国介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青岛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理念,组织动员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聚焦主责主业,忠诚履职、尽心服务,真正把教育整顿的成果落脚在为群众办实事、真办事、办好事的自觉行动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全市两级政法机关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进单位“六进”活动共17359场次,参与干警20718人次;组织“开放日”活动562场次,接待群众13407人次。政法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出台便民惠民政策措施325项。2020年,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市创新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推动各级各部门更加广泛地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20年,各级各部门为群众解决诉求252万多件;2021年已为群众解决困难97万多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在崂山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近年来我市反电信诈骗相关工作。青岛市公安机关依托市反诈中心与银行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建立的协作机制,畅通快速应急处置渠道,及时开展对涉案银行账户的快速查询、紧急止付冻结和资金返还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群众损失,加强对涉案电话、网址的封堵、阻断和关停等处置工作,及时截断诈骗犯罪通讯链条,提升对涉诈警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截至今年5月底,市反诈中心紧急止付账号3600余个,止付金额6400余万元;冻结涉案账号9200余个,冻结金额41330余万元。进行止付案件1420余起,成功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500余万元。

崂山区人民检察院采访点大河东湿地

在崂山区人民检察院采访点崂山大河东湿地,崂山区人民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大河东湿地修复相关工作。崂山大河东湿地,自2010年开始,这里大面积的湿地陆续被建筑垃圾填埋侵占,甚至被非法设置为建筑废弃物收纳场,大面积的滩涂湿地被建筑垃圾掩埋。崂山区人民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全面依法履行涉案查处职责,恢复大河东滩涂湿地的功能属性。召开保护整改效果评估听证会,通过“现场勘察+专家意见+听证员听证+检察机关审查”相结合的形式,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和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听证。推动80余亩的湿地生态得到修复治理,同时带动大河东河口17.5万亩土地的整体生态环境实现改观。

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等工作。为了让老百姓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市中级人民法院基本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融“立案登记、审判辅助、多元解纷、分调裁审、涉诉信访、法治宣传”功能于一身、体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总数超过54000件,调解完结案件53000余件,调解成功30000余件,调解成功率57.58%,每个工作日有292件案件成功调解在诉前。全市法院速裁快审案件16633件,服判息诉率92.85%。诉讼服务中心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57.89%。(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