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岛经济界奥斯卡”之称的青岛年度经济成就各项榜单揭晓
翻阅“榜单”,“遇见”城市未来
具有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的青岛企业和企业家,正带领这座城市在新一轮经济变革中阔步疾行
■锐意创新的企业家群体是青岛城市发展不断进位争先的关键推动力。图为企业收入百强榜单发布现场。
是对城市经济发展成绩的“检阅”,更是“遇见”城市未来的舞台。
6月19日,有“青岛经济界奥斯卡”之称的“青岛年度经济成就”发布典礼如期而至。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周云杰,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少谦,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苏建光,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克兴……青岛经济界大咖难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0青岛年度经济事件、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新锐经济人物、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和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等榜单揭晓。
虽是一年一度,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今年的活动被格外关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青岛企业和企业家是如何凭借远见卓识、大胆创新、奋力拼搏来搏击风浪,实现自身持续增长,他们的坚守与担当又将引领城市经济走向怎样的未来,通过系列榜单和企业家的分享,答案呼之欲出。
“做天下未有之事,探索天下可能之路。”这是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对青岛企业的点评。在她看来,这些具有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的青岛企业,正在带领青岛成为新一轮经济变革中的先行军和探路者。
快步逼近“工业互联网第一城”
杭州借由消费互联网实现城市升腾的教科书式案例令所有城市艳羡。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加速键”,青岛能否拿下“工业互联网第一城”,完成城市跃升?
企业家们过去一年的表现勾勒出一个正加速逼近目标的青岛。
先行者持续发力,不断刷新行业高度。上榜2020青岛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的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都是“老面孔”,但却始终锐意创新,引领行业趋势和青岛数字经济发展。
卡奥斯不断提升平台能力,赋能行业已从家电拓展至服装、应急物资、化工、建材、农业、模具、能源等诸多全新领域,2020年为青岛近3000家企业平均提效30%,增加产值超过11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首位,成为工业互联网行业首家独角兽企业;
聚好看不满足于运营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电视平台,全力开拓第二曲线,前不久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行业首款双8K VR直播云平台,在4K设备上能实现8K画质直播能力,有效解决高清全景直播的码率大、带宽成本高、卡顿等行业难题;
日日顺作为科技化、数字化、场景化物联网场景物流生态平台,在5G技术加持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将传统的“送达”由终点转变为服务的起点,当前正快步走向资本市场。
“新面孔”也异常振奋人心。
虽然拥有70年历史,但青建集团在应用新技术上却毫不含糊。“建筑行业数字化既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建模、建数据库,更是用数字化的设计和建造模式建造新建筑。未来在每个建筑物交付的时候,也将直接建立一个数字孪生的建筑物,为后续运维管理、与城市服务连接等提供支撑。”青建集团董事会主席王从远介绍,智慧建造已经成为青建发力的重要方向。
摘得2020年度新锐经济人物称号的裴海波创立的腾信汽车网络科技公司在汽车后服务市场上表现亮眼。首创了事故车网络化处理模式,建立行业首个询比价式汽配自由交易平台,日均交易额突破600万元,全国分支机构增设至52家,合作分公司超过1000家,注册买家用户超过10万家;
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人才缺口也更大。同为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的莱茵科斯特智能(青岛)有限公司就瞄准了这一痛点,以德国工业4.0标准为核心,着力构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教育培训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创新能力不断突进
疫情倒逼,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面临全新的产业窗口期,青岛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它们全力以赴抓住这次机会实现企业新一轮发展。青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的愿望正加速破题。
“2020年,集团旗下百洋医药股份通过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审核,奏响进军资本市场的号角;同年中国首个健康城市综合体奠基启航,助力青岛成为国际健康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第一站。”这是10位2020青岛年度经济人物中唯一一位来自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家——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过去一年的“战绩”。
在付钢看来,在医药健康行业大变革的关口,深耕行业超过15年的百洋到了要全面发力并陆续收获的黄金发展期。“通过强化医药商业化平台这一核心能力,我们能帮助创新型企业更好实现商业价值。通过产业投资孵化,更好集聚资源。”付钢表示,目前,百洋已联手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青岛落地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股权科创基金也已经发了三期,未来百洋孵化的创新企业会源源不断在青岛聚集,形成大健康产业生态。
2020青岛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中还有两颗产业“新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时期,原为传统服装生产企业的青岛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仅用36天便建成十万级净化车间,填补青岛市医用防护服空白。此后,经10个月的攻关完成“一体式”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自主研发,产品集护目镜、口罩、防护服于一体,具有强力隔离病毒、高透气透湿、视窗开阔、支撑无压痕、镜片无雾气、穿脱方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经过短短一年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已经成长为青岛第一个医用防护服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青岛医用二类医疗器械资质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青岛国奥源华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细胞医药产业化领域持续发力。今年初,该企业收到来自科技部的感谢信。文中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青岛国奥源华晟生物科技集团作为国家抗疫工作组的一员,在疫情防控应急科研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国资“进击”,激荡城市活力
榜单上还活跃着大批青岛国资国企的身影。某种意义上,“进击”的青岛国资是青岛2020年经济发展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越来越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撬动更多资源,激荡城市活力,为青岛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撑。
刘鲁强带领的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2020年海发集团实现裂变式发展,成功实施三宝科技、东方影都等 8项重大股权投资,设立齐鲁前海新动能等产业基金6支、首期募集资金总规模200亿元以上,控股或参股上市企业达到5家,与世界500强欧力士签约共建中国区总部,建成启用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集团总资产由300亿元跃升至1000亿元。
无独有偶。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的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出手不凡,先后投资了罗非鱼水产加工行业龙头企业百洋水产、生鲜电商独角兽每日优鲜、人工智能独角兽创新奇智,并拟收购国融证券,通过投资或并购,为青岛补齐多个产业短板。
青岛国资“进击”加速折射出青岛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加速。
2020年7月,作为青岛市第一家在集团层面进行混改的企业,双星打响了青岛国企改革“第一枪”,引入启迪科技城集团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方。混改后的双星,在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上加速前行。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裁张军华介绍,双星大力推进智慧生态、智慧轮胎、智能装备和环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新战略,围绕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循环利用及新材料三大主业和模式创新,向科技、时代、智慧型世界一流企业加速迈进。
盛放全球舞台
全球引领、加速出海,这些与国际化有关的词汇也成为本届榜单中无法被忽视的关键词。2020年,青岛企业逆势而上,加速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在全球经济舞台上,青岛企业持续扩大影响力,成为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
欧洲杯战事正酣,顶级赞助商海信也格外受到关注。过去一年,始终坚持“造船出海”的海信在海外市场交上了十分靓丽的答卷。贾少谦介绍,2020年海信销售收入中40%均来自海外,其中海信的自主品牌占比高达80%。今年前五个月,海外收入在集团收入中占比达到41%,比去年提升接近2个百分点。目前,海信在海外拥有16个研发中心,全球各地员工超过1.5万人。
“体育营销是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也是几乎所有世界级公司在全球化发展中都经历过的阶段。通过体育营销,海信产品走入全球越来越多家庭,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贾少谦表示,致力于科技创新是海信的使命,通过体育营销,海信也会将更加优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带到全球更多地方,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力量。
2020年,谁也没有想到,全球著名的雀巢集团旗下的中国饮用水业务会被青啤集团收购,一直以来以啤酒享誉全球的青啤集团,未来会让全球各地消费者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青啤”。“最难的年份,取得了最好的成绩。”黄克兴回顾过去一年时如此定义,“我们整合平台资源,向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拓展企业边界。构建了快乐、健康、时尚三大业务板块,目前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正在进行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
产品不是企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唯一方式。青岛企业正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影响全球经济。
2020年底,海尔集团旗下海尔智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随着此次成功上市,海尔智家已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中欧国际交易所(D股)、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完成“A+D+H”三地上市布局的家电企业。完成三地上市布局的海尔智家,将彻底整合海尔的家电业务板块,基于海尔的物联网战略思维,海尔衣联网、海尔水联网、海尔食联网、海尔空气网将实现全面资源整合,形成一张物联网生态网络。
“从产品品牌走向物联网生态品牌,我们的国际化战略走得更加坚定。一方面在利用国际资本上更加游刃有余,也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在股权激励方面,可以对更多的全球一流人才实施股权激励,让他们在海尔的舞台上不断创业创新。”周云杰表示。
更值得注意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出海”的征途,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
“隐形冠军”青岛泰德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之一,泰德以自主创新深耕高端精密汽车轴承领域20年, “泰德”牌成为在国际市场闪耀荣光的自主品牌,很多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商都是它的客户,中国轴承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泰德生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轴承,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2%。
站在“十四五”的开端,看着星光熠熠的舞台,人们可以看到,属于这座城市,属于那些进击的企业,更属于那些勇于创新的企业的新的未来正阔步走来。
青岛营收百亿级企业增至30家
●榜单入围门槛较上届提高2.52亿元;
●百强企业主要集中于市南区、黄岛区和市北区
6月19日,2020青岛企业收入百强榜单在青岛年度经济成就发布典礼上发布。与上届榜单相比,青岛营收千亿级企业仍为海尔集团公司和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百亿级企业阵营扩容,由28家增至30家,青岛大企业军团进一步壮大。
榜单排名前10位企业分别为海尔集团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新华锦集团、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垠瑞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据悉,榜单依据企业2019年度营业收入排序。较上届相比,本届榜单入围门槛继续提高,部分总体指标持续改善。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22.15亿元,比上年19.63亿元上升2.52亿元,上升12.84%。
青岛本土企业服务业与制造业指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从总体指标来看,非央企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两个行业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均有所增长,三大行业总体利润增长率为10.96%;从分行业平均资产增长速度来看,非央企企业中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均高于百强整体水平。
企业在扩张上继续趋于稳健,注重内涵式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吸纳就业情况看,上榜企业员工总数66.14万人;从新产品销售收入看,有52家企业填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其总销售收入的53.81%;企业专利总数共计74375项,这为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区域分布看,百强企业主要集中于市南区、黄岛区和市北区,该三区百强企业总数共计58家,占百强企业总数的58%。利税创造总贡献方面,崂山区、市南区和黄岛区继续位列前三名;吸收就业人数方面,市南区、崂山区和市北区位列前三名。
榜单由青岛市企业联合会、青岛市企业家协会组织发布,今年已是连续第16年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2020青岛企业综合100强、2020青岛制造业企业收入100强、2020青岛服务业企业收入50强等分项榜单。
2020青岛年度经济人物
周云杰 海尔集团公司总裁
贾少谦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苏建光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黄克兴 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鲁强 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仲生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 钢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
王从远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张军华 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裁
隋 晓 青岛青松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青岛年度新锐经济人物
李 洋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金楼 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红波 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东民 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冰冰 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翠荣 青岛恒宜祥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霄鹏 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增武 青岛红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裴海波 青岛腾信汽车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青岛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
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
2020青岛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
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建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国奥源华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泰德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中影文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青岛亿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东亚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莱茵科斯特智能(青岛)有限公司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