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对“一网统管”开展专题调研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30日讯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也要有一流的运行能力。在上海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与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息息相关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成为上海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牛鼻子”。围绕“聚焦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在与相关领域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交流中,深入学习上海“一网统管”背后的逻辑。

“当下,青岛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但在一些具体细节操作层面,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综合治理,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来自市大数据局的专业实训干部张艳说,“实训走向专、精、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围绕青岛城市发展所需下功夫,通过调研,深思细悟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具体做法,来为青岛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

“虽然‘烟花’两次登陆,但市民普遍的感觉是上海应对台风灾害特别得‘稳’,市民在网上纷纷跟帖留言‘上海真是一座能给人满满安全感的城市’。”29日,“烟花”刚刚离开上海,在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院长刘九评对上海迎战“烟花”的一系列举措不吝赞美。除了上海自上而下众志成城,他提到“通过综合运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建设城市安全和管理平台‘一网统管’,上海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防汛期间,金山区是“前沿”。城运中心屏幕上实时呈现辖区积水点位附近所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测点、感知设备等数据,以及可调用的防汛物资、人员配备、单兵、无人机和应急医疗等资源。26日凌晨一点,城运中心大屏幕上的一线海塘出现7个人,指挥中心立即联系区海塘所,核实后才发现7人都是一线海塘巡查人员。工作人员虚惊一场,同时又感慨不已,“这既说明‘一网统管’的灵敏度,也反映了所有工作人员在防汛防台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目前,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大多数政府都在努力探索的方向,但是,相似概念的背后,最终比拼的还是细节的落实问题,这里面有一种“背后”的逻辑。上海为何能做到如此精准,靠的是大数据汇聚传输的“一张网”,上海全域所有“底层细胞”和“神经元感知”都能一屏展示。

观海新闻驻沪记者了解到,对应86个一级指标,上海“一网统管”系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气象卫健等数十个单位系统,共享数据量超过25亿条。例如,除水务外,上海气象部门推出智能气象插件,提升灾害监测数据回溯分析和风险早期识别能力;上海市住建部门将16个区8600多栋高层幕墙纳入“一网统管”,为一块块玻璃建设好“数字地图”,守护市民的“头顶安全”。“通过联通、整合跨部门数据,城运系统形成了良好‘生态’,打通信息‘孤岛’后,数据‘开口’说话,智能治理的成效也就在防灾抢险这种‘试验场’中体现出来。”来自市城市管理局的专业实训干部马晓晖说,“这启示我们需要打破各部门‘烟囱林立’的状态,将数据归在一个池子里,提高对数据的研判与决策效率。”

一座高效的城市,不仅能灵敏捕捉数据,同时也必须能快速研判,减少损失。遍布上海的“神经元”,正在成为百姓生活有序安宁的数字卫士,但线上只是手段,关键是线上联通与线下处置协同,在“一块屏”形成闭环管理。来自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综合保障中心的专业实训干部徐丰伟说:“在这一点上,上海市、区、街镇三级城运系统已经陆续上线。上海‘一网统管’的建构‘设想’,就是借助三级城运系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以线上的数据流、管理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

“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种治理模式的重塑。”来自市政府总值班室的专业实训干部邴振说,“来到上海,正是要挖掘、学习‘背后’的东西,看看上海是如何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从而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