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活动来信来电留言特刊丨“直通12345”点放城市治理“民间智慧”

青岛日报2020年9月16日6版(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有啥不满大胆说 部门想法去解决


○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

○找到“直通12345”;

○留言并可上传图片、视频和语音。

手机一点,政府督办

事关城市发展、制度创新的建议纷纷亮相,“直通12345”平台频发力——

点放城市治理“民间智慧”

城市建设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市区道路如何更通畅、城市治理怎样更科学……“直通12345”开通以来,每周收到近200条市民的投诉和建议,其中,除了事关居民衣食住行的身边事外,近期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的留言也逐渐增多。此外,平台上“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活动频道和本报发起的“诸葛汇”专题,也成为市民关注城市发展的“建议池”。

通过这些渠道,市民的互动话题交叉提升,使探讨更加深入,思路更加开阔,建议更有的放矢。尤其是那么些对各领域、各行业发展提供治理改进思路的建议,点放了城市治理的“民间智慧”。

交通顺畅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不少观海网友近期为青岛的交通治理“支招”。

9月7日 ,观海网友h8SGji在“直通12345”留言,建议交警部门严格推行会车“拉链式通行”规则。该网友说,现在的道路会车简直就是“丛林法则”,谁能抢谁走,平添司机朋友们的怨气,也无形中增添了交通压力。建议我市交警部门严格推行会车“拉链式通行”规则,即一些两车道变一车道,或因事故造成道路拥堵时,临近两车道车辆变道行驶应严格遵守交替前行规则。不遵守者应承担因抢行造成的一切事故责任。该建议推出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观海网友x3tQTl跟帖留言说,这是文明的行车方式! 希望青岛能成为试点, 进而推广至全国。

城市管理应像绣花一样精细。近期,一些网友通过青岛城市建设的“精细”观察,在“直通12345”平台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积极建言献策。

观海网友Mh4Tlg对城市建设是否规范非常关注。不久前,他连续通过“直通12345”平台发帖,反映一些道路上盲道和缘石坡道缺失问题。记者打开这些帖子发现,该网友反映的问题包括银川西路和宁夏路附近人行横道处、海尔路与滁州路处大桥下没有缘石坡道;梅岭路青岛大剧院门前道路、五四广场附近的道路、崂山区星光里小区附近道路、赤岭路与苗岭路交接处平安银行门前道路没有设置盲道等。这些留言刊发后,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的城市管理部门马上进行了现场调研,对确实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了积极整改。

该网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每天走路时都可以观察一下,附近的道路是否为特殊人群提供了便利。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敦促相关部门堵住漏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直通12345”平台开通以来,许多网友也通过该平台的“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活动频道和近期推出的6期“诸葛汇”专题频道建言献策,许多建议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提升到关注城市管理、制度创新等层面上,使得该平台不仅成为反映市民生活难点、堵点的重要通道,也成为关心城市发展、心系城市未来的市民建议平台。

在许多城市的治理思路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阶段的大背景下,这些网友已将眼光投注到城市空间治理、产业发展等诸多宏观话题上,极大地提升了这个“民间智库”的品质和品位。

高空抛物坠物是“城市上空的痛”,已成为小区不文明行为的一大“顽症”。针对该问题,网友“价值连城”建议尽快建设高空抛物坠物监测系统。他表示,深圳市在社区试点建设高空抛物坠物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自动识别抛物坠物,且10分钟内自动警示并把视频截取出来供管理员查证,有效解决高空抛物治理难题。建议青岛试点引进高空抛物坠物监测系统软件,自动识别、精准定位高空坠物,解决取证难题,以科技手段赋能基层治理。

近期,国内餐饮行业正在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向深入。网友“让爱流动”留言建议,青岛应多举措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在留言中说,青岛尽快从宏观层面进行行业引导,按照正餐、快餐、团餐、自助餐、学生餐等几个大类,分别制定服务管理指引,鼓励餐饮行业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点餐服务,提倡餐后打包服务,推行自助餐餐后剩余食物有价打包以及“光盘”可换取积分奖励、停车优惠、买单打折等。此外,应借此契机,积极推进中央厨房或配送中心模式建设,全面提高餐饮行业集约化发展水平。

此外,构建台风暴雨立体防范体系、推进便利店“破壁”发展、实施城管轻微违法免罚制、推出“绿化医生”为社区“美颜”……一系列事关青岛各领域、各行业的体系建设、制度创新和破阵破圈的建议近期也纷纷亮相,倒逼城市治理的版本升级。有网友坦言,这些建议不仅体现了观海新闻客户端上网友的公民素质,更为青岛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为这个独特的“民间智库”点赞!

如何改善各种出行条件,提升出行体验,让出行成为一种“享受”?

“诸葛汇”邀您为便利出行“献一策”

道路是否通畅、交通设施是否完善、公交线路是否合理……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市民出行是否便利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不断完善道路设施,优化交通线路,市民出行便利程度明显提高。但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一些出行“瑕疵”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成为阻碍市民出行顺畅和出行体验的“绊脚石”。

“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出行问题一直就是青岛日报全媒体留言平台上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报“三我”特刊已先后8次推出与出行相关的留言主题板块,集中刊发市民吐槽的断头路未打通、人行道被占用、学校和市场周边交通不畅、道路坑洼影响居民出行等问题,并跟踪相关部门、区市整改情况。通过本报的集中报道和相关部门的整改跟进,记者发现,尽管反映的部分问题得到了整改,但在近期的市民留言和来信、来电中,有关出行不便问题的热度依然不减。

出行问题关系市民最根本的需求,直接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去除各种出行“梗阻”,保障市民出行便利的呼声日高。而通过近几个月的调查报道,我们也看到,城市出行顺畅,不仅要局部“修补”,更需全面整改和制度保障。

为此,本报今起推出“诸葛汇·出行策”活动,邀请广大读者、网友前往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客户端(扫描上方二维码)“直通12345”栏目留言或发送邮件到邮箱qdrbyljdb@163.com,就出行便利问题献计献策(留言请在标题前注明“诸葛汇·出行策”,编辑将择选摘登并提报给相关部门)。

出行问题·回头看

这是一份本报刊登出行问题留言及相关部门、区市整改反馈情况的统计:

5月27日,本报8版推出《车站设施不全,望整改!》板块,刊发市民关于公交车站设施缺损、不完善等问题的留言10条。6月3日,本报9版刊发了崂山区和市交通运输局对于其中2条留言反映问题的整改反馈情况。6月17日,本报8版刊发了平度市和市城管局对于其中4条留言问题的整改情况反馈。

5月27日,本报8版还推出了《占道经营太乱,快清理!》板块,共刊发市民反映的占道经营影响市民出行问题的留言10条。 6月3日,本报9版刊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对于其中3条留言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反馈。

6月17日,本报7版推出《途经学校“怕”堵》板块,刊发市民留言10条。6月24日,本报8版刊登市北区、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对于其中5条留言反映问题的调查整改反馈。

6月24日,本报7版推出《场站设施有待完善》板块,刊发市民关于场站设施建设不完善方面的留言8条。7月1日,本报16版刊发了市交通运输局、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市地铁集团对于其中8条留言反映问题的调查整改反馈。

7月15日,本报9版推出《土路坑洼扬尘 出行很不便》板块,9条。7月22日,本报8版刊发了李沧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莱西市对于其中8条留言反映问题的调查整改反馈。

7月15日,本报9版还推出了《交通设施不灵 安全存隐患》板块,刊发了市民关于斑马线不全、交通标线缺失等问题的留言8条。7月22日,本报8版刊发了市北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对于其中5条留言反映情况的调查情况反馈。

8月12日,本报7版推出《雨后道路多坑洼》板块,共刊出反映道路坑洼、积水问题的市民留言8条。8月18日,本报通过二维码链接刊发了市北区、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即墨区关于其中6条留言反映情况的调查情况反馈。

9月2日,本报8版推出《设施不全,行人抱怨》,刊发了市民关于交通设施不全影响市民出行的留言12条。

出行问题·编辑说

让出行成为“享受”

出行便利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活舒适度、幸福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市民在这个城市生活得心气高、心气顺的关键保障之一。近年,我市在改善道路设施、优化交通线路、提升交通品质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居民出行便利程度显著提高,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力支撑。

但我们也理当看到,随着城市扩张,在便民出行的许多细节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比如,一些道路坑洼不平,一下雨居民就寸步难行;有的道路占道经营问题严重,高峰期过往车辆拥堵不堪;一些交通场站设施不全,影响市民的出行体验;一些区市道路设施不完善,公交线路不合理,影响市民出行效率……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日积月累,必然会成为周边居民和过往路人的“心头堵”。

道路交通是否顺畅涉及到方方面面,事关每一个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未来,除了相关部门发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规划建设各种交通重要设施外,各相关区市、部门也应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市民关注的交通出行问题,从细节入手,向深处挖掘,从局部出发,向整体发力,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完善道路设施,整治交通标识,优化公交线路,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努力为市民创建干净、整洁的城市出行环境,让出行真正成为一种“享受”。(青报全媒体记者 邱 正)

青岛日报2020年9月16日7版

圆桌话题

供暖“串改并”,“行”还是“不行”?

主持词

天气渐凉,今冬供热各项准备工作陆续启动,青报全媒体平台和青岛日报舆论监督热线里关于供热问题的留言、投诉也多了起来。其中,除了惯常的供热退费慢、新建小区迟迟不通热等问题,最近新增了一批反映老旧小区供热管道串联改并联遇挫的留言。

部分居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反映,串联供热方式的特性加上管道老化导致供热效果差,冬季室温不达标,希望进行串联到并联的改造。还有些居民出于旧有管道安全和计量收费等考虑,也希望家里的供热系统能够“串改并”……但这样的改造需求落实起来似乎并不顺利,单元楼内居民意见不统一、改造施工收费高居民难接受等导致多处居民小区供热管道改造受阻。

老旧小区供热“串改并”是否可行?对于居民的这种要求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相关部门、供热企业应如何应对、解决?本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倾听市民呼声,发现问题难点,并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解析症结,找寻路径,希望对攻克这一难题有所助益。

记者探访

串联并联“混搭”,意见难一致

“我们小区在进行暖气管道‘串改并’(串联改并联),但供热公司说改造后不能保证供热效果有较大提升,而且收费高。”近日,家住崂山区银川东路17号消防公寓的王先生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


崂山区某老旧小区“串改并”改造已在单元楼道内加装立管。

王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浮山军苑供热服务站今年6月底发给居民的串联管道改造《通知》,说明该小区老式串联管道供热效果差,且管道锈蚀严重,改造成并联管道可提升供热效果。同时说明,“串改并”须单元所有用户同意方可实施。王先生家住在1号楼低楼层,多年供热效果不理想。“‘串改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热质量,但咨询供热公司,工作人员称不能保证供热温度。”王先生说,这让他对“串改并”充满犹豫。

7月下旬,该小区居民收到一份有关采暖设施安装费的《通知》,明确收费标准:室内采暖设施及室外公共部分全部改造为95元/建筑平方;室内已有采暖设施,室外公共部分安装改造为20元/建筑平方。“如果屋内管道全换,加上施工安装费用,整个供暖改造需要1万多元,还不能保证供热效果,很多业主选择不改造。”王先生说,他家所在的1号楼两个单元居民不愿参加“串改并”。记者在该小区看到,2号楼在进行改造施工,1号楼没有任何动作。

记者就该小区供暖管道改造问题致电供热企业。工作人员称,每个单元需要超过三分之二业主同意才能进行改装。目前正在对2号楼进行改造,采用串联和并联管道并行的方式,在楼道安装了立管,现在不愿改装的住户,以后如果想改可随时安装。1号楼也有同意改装的住户,但是住户不同意并联和串联并行供热,所以今年1号楼暂不进行“串改并”。

业主签字通过,审批迟迟未果

家住西海岸新区武夷山路479号井岗新村89号楼1单元至3单元的业主今年想把供暖管道串联改并联。可是,从居民签字开始,到递交申请,到复印房产证件,已经过去近五个月,眼看今冬供热缴费马上开始,“串改并”施工审批却迟迟没有通过。不少业主开始担心:今年能否并联供暖?


西海岸新区某小区住户已完成家庭内部供热管道改造,并在靠近楼道一侧墙壁上预留了进水管和回水管,等待楼道加装立管。

“今年5月,我们三个单元的业主开始签字同意改装。6月,向供热公司递交了全部业主同意改装的签名。7月,又向供热公司递交了每家的房产证复印件。之后,供热公司再无下一步动作,至今已有两个月了。”业主王先生说。

据了解,井岗新村89号楼共有7个单元,其他4个单元此前已完成供热管道“串改并”工程。1单元至3单元去年出现爆管问题后,不少热心业主在今年5月就提出了改造管道的想法,但需要单元楼内所有业主签字同意才能进行。“‘串改并’对高楼层住户温度影响不大,他们出资改造的意愿不高。另外,很多将房子出租的业主也不愿出钱改造。”王先生说,由于个别业主不同意,做通他们的工作耗费了一个多月。

记者在89号楼2单元实地探访,发现不少业主在装修的时候已将自家的暖气按照并联方式改造好,并在靠近楼道一侧墙壁上预留了进水管和回水管。“我们早就想这样改造了,但以前有业主不同意,也没办法。前几个月大家都完成签字了,不知道为何改造施工到现在还没动静。”业主李女士说道。

据王先生介绍,业主签字环节已通过,复印房产证程序也已完成,现在就等待供热公司通知缴费。但缴费存在不确定性,“户外管道改造费按照每平方米6.5元缴纳,但每单元缴费率要超过60%,否则还是不能安装。”现在已是九月中旬,再不缴费就可能来不及完成施工。

不少业主向供热公司询问,工作人员告知,目前还没有和施工队签合同,什么时间施工不清楚。“我们40多户居民好不容易进行到这一步,如果今年不能改造,以后再改,还要再走一遍这样的程序,太麻烦了。”王先生说。

话题探讨

难点一:

多方意见不一,改造成本高

供暖管道是否“串改并”是很多老旧小区住户要做的选择题。由于建成年代较久,这些小区的串联管道出现锈蚀老化问题,导致“高层热、底层凉”。而要作答这道“选择题”,只有所有单元住户选择“是”,才能进行改造,否则,改造愿望强烈的底层住户只有“干着急”。高低楼层住户难达成一致,是造成管道改造止步的第一“堵点”。

“串联管道经过多年使用,管道锈蚀严重,热水到达底层住户时留存的热量已经很低了,因此,低楼层住户改造的意愿较为迫切。但是,底层一改,单元内其他管道的位置也就要动,还要牵扯到费用问题,高层住户改造意愿不高。”我市某供热企业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使用串联方式供暖的小区大多建于2000年前后,管道及户内暖气片使用已近20年。“串改并”涉及住户外管道架设及户内供热设施改造,对高楼层住户来说看似一笔“不必要”的支出。“更换管道和暖气片的费用由住户来出,导致不少住户对改造意愿不强。”市供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

以崂山区消防公寓改造为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屋进行供热管道改造,居民需支付的管道改装费、装修改造费和本年度供暖费合计将近1.5万元。对于高层住户而言,改造后供暖效果变化不大,费用支出高,是不愿参加改造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管道改造对住户家中的装修也有较大影响。“当年楼房建造时,管道多设在墙角,住户装修时常用装饰板把暖气片包起来。现在如果要进行管道改造,需要将原有的装修部分拆掉,重新在墙体打孔,铺设明管,很多住户难以接受。”市供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

据悉,目前我市约有15万户采用串联管道系统供热,其中,3.7万户所在的单元楼已加装立管,可随时进行入户连接;约1万户完成了“串改并”改造。“不少供热公司开始尝试串联与并联系统并存的模式,参与改造的多为低楼层住户。”市供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已加装立管的楼道单元住户改造率仅为23%。

一位供热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串联和并联系统共存不是改造的理想模式,单独几户改造或楼内部分单元改造成本比较高,整栋楼改造成本最低。“串联和并联两套系统并行,意味着既要维护不参加改造住户的老管道,还要架设参加改造住户的新管道,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很高。”

难点二:

缺少政策依据,权责不清

供暖管道“串改并”只是改善供热效果的手段之一。达到什么标准的小区必须改造?如何改造?目前,国家、省、市对此类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改造项目多伴随老旧小区供热管道达到使用年限而进行。换言之,“串改并”缺乏相关政策依据,是居民自下而上的主动行为,但仅靠住户的能动性和供热企业的自主性将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管道改造工程顺利推进下去,还存在不小的难度。

“很多底层住户感觉使用串联系统供热没问题,那就没有必要进行改造。因为串联系统自身结构的特殊性,老旧小区管道容易出现锈蚀、爆管等问题,只是更换管道难以改善整体效果,因而居民选择进行‘串改并’。没有政策规定必须进行改造。”市供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

因为没有政策规定,老旧小区进行“串改并”多以住户和供热公司协商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加强与高楼层住户的沟通交流,以便让整个单元的住户能够全部实施改造,这对供热公司来说是“分外”的事。“要入户多次进行沟通交流,说明改造的好处,这占用了我们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某供热公司人员说。

市供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对此也有同感。“供热公司的主业是管道施工维修、保障室内温度等,与住户沟通协商不是他们的强项。”住户不同意改造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家庭背景怎样?邻里关系如何?要掌握这些“串改并”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供热公司来说不是易事。

“串改并”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目前,它的前期调研协调、中期收费施工、后期供暖维护都缺乏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必须通过住户之间以及住户与供热公司之间充分协商才能实现改造,这期间各方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推进较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解决方案

如何破解供暖管道“串改并”目前面临的推进难题?我市部分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减少用户一次性支出和损失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振磊认为,串联改并联是计量收费的前提,而计量收费能促进供热的精准性,提升供热效能,减少燃烧化石能源的污染量。对用户来说,通过精准控制取暖时间,在房间无人的情况下关闭取暖热备,减少热量使用,可以降低取暖费用。推动供热管道改造关键在于减少用户一次性支出和损失,并切实享受到提升房间温度、减少取暖费用等益处,从而在用户利益和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利益共识。

在改造方案上,可以有以下两个选择。其一,由供热单位承担相关改造费用,政府适当补贴,减少用户一次性支出。这实际上是由政府和供热单位承担了改造成本,用户获得了较好的供热效果,经济损失较小,而政府推动了节能减排,供热单位减少了整体供热损耗,政府、企业和用户三方承担起各自的推进责任。这一方案有政府补贴支持,用户阻力较小,可以大范围推进,但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其二,由供热单位进行职责范围内的改造,但用户一方有选择权利,同意的承担相应费用进行改造,不同意的沿用原有方式供热。这一方式遵循了供热合同变更的协商一致原则,是一种较为公平和有效的改造方案。而且,这一方案中新旧供热方式并行不悖,保持改造的开放性,渐进式推进,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明确业主同意比例及改造收费

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宁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地方性的规章制度,使老旧小区“串改并”过程有一套居民认可、操作性强的改造范本,明确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及住户在改造过程中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建立起全流程问题解决机制,避免反复协商不决带来工期拖延。

具体来说,首先要明确单元楼道内住户同意比例数,不局限于楼道全体业主同意。建议满足民法典规定的多数业主同意即可,避免顶层住户的“一票否决”。其次,明确改造收费。建议居民仅承担户内管网改造费用,公共部分改造费用由供热公司等方面承担。对于室内供暖设施等,建议由供热公司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几家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并进行广泛公示,由居民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价格的供暖设施。最后,发挥物业、街道社区等部门、单位的积极性,打破住户、供热公司二元协商改造局面,可将入户调研工作交由物业或社区承担,减少因供热公司不熟悉住户情况带来的施工滞后。

发挥党员干部积极性和协调作用

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毛振鹏认为,应充分发挥公用事业公司中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公用事业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其中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党委政府的政策实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替群众解决困难,主动承担起协调各个部门和街道社区的任务,切实做好老旧小区暖气改造及相关配套工作。另一方面,街道、社区党员也要在暖气改造中发挥作用。基层党员最了解基层情况,熟悉住户不愿改造的深层症结所在,应主动上门服务,说明问题,将改造的堵点提前化解。

编辑点评

做好这道“选答题”

老旧小区供暖管道“串改并”是当下我国北方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但这是一道“选答题”,选不选,决定权在居民;如何答,裁量、运作的功夫在部门和企业。

基于当时的技术和认知水准,2000年前后建设的大批住宅小区多采用串联供暖方式,即以每个楼道单元为一个供热单位,热水从每一层用户暖气片中依次流过,形成统一的循环系统。这种供热方式的缺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管道老化,容易呈现“高层热、低层不热”的弊端;二是管理不便,一旦某一户的管道出问题,必然殃及整个单元楼。而且,单个用户无法根据需求随时关闭或开通家里的供热系统。鉴于串联供热的此类缺陷,近年新建小区多已改用并联供暖方式,即每户都有各自控制暖气系统的阀门,实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降低整体供热能耗。

对于已进入管道老化期的老旧小区,要不要进行“串改并”改造?在居民有改造要求的小区如何推进这一项目?各地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有的供热企业迎难而上,尽力满足用户需求实施管道改造,或探索串联、并联“混搭”模式;也有的企业“知难而止”,等待观望。用户则对改造效果和高低不一的收费标准心存疑虑、褒贬不一。

正如发展中遇到的很多新问题,“串改并”尚无成功范例可循,也没有自上而下的文件要求、流程标准。面对这样的“选答题”,做不做,如何做,需要相关部门和供热企业在遵守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遵循保障用户利益原则和节能减排原则基础上,呼应居民需求,创新工作思路,用改革的方法解决新问题。这一过程中,既应充分尊重居民的选择权利,也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能动性。惟有部门、企业、居民形成合力,才能把这道“选答题”做好。(青报全媒体记者 邱 正/文 图)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