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3万元!青岛“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来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8日讯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十四五”、展望2035,明确了青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主线、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规划》,到2025年,青岛市农业高质高效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700万亩、300万吨左右,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到72%。乡村宜居宜业走在全省前列,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农民富裕富足走在全省前列,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到2035年,我市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外延是实现生产设施化、服务社会化、产业融合化、生活便利化、环境绿色化、治理高效化、农民技能化、乡风文明化。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规划》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同时,围绕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定位,《规划》提出了打造“山海共融、齐鲁田韵、青岛品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个定位。

《规划》突出“两个融合”。全面优化“一轴三片、四区多点”农业生态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新市镇新村”布局,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

在产业振兴上发展“六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园区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做大做强外向型农业,培育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在乡村建设上突出“七个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建设绿色低碳乡村,推动农民住房建设改造提升,健全农村卫生防疫体系,健全农村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实施健康乡村行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创新驱动上深化“五项改革”。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村集收入倍增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和城乡融合体制机制。

在规划落地上突出“项目化、工程化”。落实市委“项目落地年”要求,谋划了16项重点工程、65个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确保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对于关注度极强的现代种业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将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双安全”,到2025年,全市种业创新育种体系专家团队达到25个,种业研发平台达到10家,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5处,种畜禽和水产良种场、扩繁场达到40个。

“以前我们都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实现了由编农业发展规划向编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规划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规划》实现了由推动农业“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以稳产保供为首要任务,重点强调稳定粮食和生猪产能,丰富“菜篮子”产品,保产量、保质量、保多样,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实现了由农业农村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了从侧重抓发展效益向强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实施农村“三节三治”行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乡村,让乡村成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志、美丽青岛的底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