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业态,上海是这样想的:“不是能不能办,而是怎么样能办”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0日讯 新零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上海为新零售业态的成长提供了哪些“土壤”?带着这样的疑问,青岛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来到位于浦东新区的盒马鲜生(上海湾店)参观学习。这家“生鲜食品超市+餐饮+App电商+物流”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能够在上海迅速扎根、拓展,相关负责人将更多的“感恩”归之于当地市场监管的创新,助力企业打造了成长的“造梦空间”。

专业实训干部在盒马鲜生体验手机App下单。

2016年1月,盒马鲜生在上海浦东开出首家门店。在门店,顾客这边可以摸摸精美海鲜,那边就可以捞上来现煮现吃,满意了,再点击手机App下单,30分钟内生鲜食品就能配送到家——这是盒马鲜生在创立之初所构想的理想场景。“盒马鲜生第一次把新零售理念付诸实践时,我们还是有些担心。因为将餐饮小吃与超市全面融合的新业态,过去没有现成的审查标准。”盒马鲜生公共事务部总监陈雯君说。

企业心中的这个“小担心”,在注册材料提交后,变成了浦东新区市场监管部门案头重点讨论的话题。陈雯君说:“我们是一个集食品销售、餐饮功能于一体的新业态,如果按照惯例,严格把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隔离开,企业的创新活力就被扼杀了,但很幸运,市场监管部门为我们开了‘绿灯’。”

记者了解到,在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有一套“O&K服务机制”,意思是审批服务要“OK,只说Yes不说No”,更要“Quick,迅速反应、高效办理”。这种包容创新的态度,让盒马鲜生顺利拿到了上海乃至全国首张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两证合一”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而从提交注册材料,到拿到这张创新监管“首证”,一共只用了五天时间。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不断创新,盒马鲜生又遇到了一个“坎儿”:企业打算在杨浦区开办第二家门店,这次,不仅增设了中央厨房,还叠加了外卖服务,又一次突破了证照的“边界”。“面对不一样的创新试验,市场监管部门同样给予充分包容,审核颁发出融网络订餐、传统餐饮、食品销售于一体的‘三证合一’食品经营许可证。” 陈雯君说,“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不管,监管部门已对新业态可能引发的风险作出评估,并就规避风险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审查清单。”

聊着这些办证细节,陈雯君感动不已:正是上海有对新业态理解、包容和支持的土壤,才生长出盒马鲜生等一众新业态企业,并迅速席卷全国市场,成为全国新零售的明星。

专业实训干部在盒马鲜生参观学习。

上海对新业态的支持不止盒马鲜生这一例。近几年,上海的“一业一证”“一证多址”等创新举措领先全国,成为学习的榜样。

去年7月,浦东新区颁发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以开一家便利店为例,过去企业除取得营业执照外,还要获得5张许可证,包括食品安全许可、烟草专卖许可、医药器械销售许可等,“一业一证”改革后,企业开办便利店,仅需办理一张综合行业许可证便可开展市场运营。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改革,转向“以企业为中心”办成“一件事”的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上海“一业一证”改革一经推出便引起强烈反响;在率先试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一证多址”后,去年4月,上海市长宁区率先探索食品经营领域“一证多址”创新改革。符合装修标准统一、商品配送统一、经营模式统一、食安风险可控等要求,从事“互联网+食品”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企业分支机构,在长宁区内开设新分支机构时,无需重复申请流程,只需在企业总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上新增网点地址。“一证多址”打破了一张食品经营许可证对应一个经营网点这一概念,实现“多地同证”,方便企业快速扩展门店业务。

作为全国企业密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平均每天诞生企业超过1000家。为了让企业不戴镣铐、轻装上阵,上海政府职能部门自觉当好服务零售客户和办证群众的“店小二”,这让从事政务服务工作的专业实训干部王少龙颇有感触。他说:“何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何这些创新举措总是在上海首创?上海就是这样站在企业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业态,上海想的不是能不能办,而是怎么样能办。善于‘四两拨千斤’的‘上海样本’,背后有着值得我们寻味的观察与思考。”(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