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8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今天从青岛市司法局获悉,为破解长期困扰基层行政执法监督的诸多难题, 青岛市通过打造十余支行政执法专业队伍、聘任百余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组建千余名行政执法互相监督员人才库、提升万余名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质,构建起高效、实效、长效的“十百千万”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共同推动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源头预防、系统管控、常态推进的协调监督“青岛之路”。
针对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过程中暴露出执法不规范、工作“一刀切”等问题,如何“防患于未然,纠偏于未遂”,从源头上提升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质效?青岛市司法局大胆探索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调动专业力量、社会力量、执法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的积极性,精心建设“十百千万”体系,筑牢行政执法“防火墙”,推动全市上下凝聚起协同共治、内外监督的强大合力。
在“十百千万”体系中,一方面,打造“十”支专业队伍,牵住“牛鼻子”。强化市、区市两级十一支行政执法监督专业部门、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主力军作用,完善业务培训、证件管理、案卷评查、考核评分等多项配套制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另一方面,选聘“百”人特邀队伍,注入活因子。市司法局在认真总结第一批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续聘、选聘工作,拟聘用第二批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35人。市、区市两级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合计超过200人,涵盖我市教育、医疗、法律、旅游、建设等各个行业领域,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各方面人士,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代表性、广泛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我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引活水、注活力。再是,组建“千”人人才队伍,打破瓶颈口。建立行政执法互相监督员队伍,从全市具有行政执法资格或从事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工作的人员中,遴选1008名业务能力强、工作实绩好、法律素养优的同志担任行政执法互相监督员。在市司法局的统一组织下,通过换位监督执法、参与案件评查、共听民意诉求等方式,深入基层办案单位,交叉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找问题、照镜子,切实解决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灯下黑、老好人、人情案等现象。另外,提升“万”人执法质素,下好关键子。行政执法质效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全市2万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尊法知法守法用法。通过专项学习、专项检查、专项练兵等活动,自我学习、自我检视、自我提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营造行政执法队伍“人人既是执法员、人人也是监督员”的执法工作氛围。
在周密运行“十百千万”体系中,青岛着力打造执法监督“新名片”。本着管理到位,着力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加快推进行政执法程序、人员资格、证件服装、执法文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青岛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青岛市行政执法互相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为监督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提供了政策保障。着眼于培训到位,加强法治培训宣传,制作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系列教材,推动行政执法专业监督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着力推动各级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部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裁量权、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制度机制。定期组织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行政执法互相监督员开展监督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执法部门听民声、访民意、评案卷、找差距、补短板、提能力,推动全市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强化协同到位,加大与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用足科技手段规范行政执法程序,260家行政执法单位接入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网络运行平台,导入各类数据近9万条, 为行政执法监督插上“数据+”的翅膀。在4家单位试点行政执法APP应用基础上,今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推广,逐步实现执法全过程监督。出台《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规定(试行)》,将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问题及时移交推送至行政执法监督部门,更好发挥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职能。(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徐绍阳)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