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五指』成拳,打出爆发力

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聚焦作风能力提升年

即墨:『五指』成拳,打出爆发力

■位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的一汽-大众宝来生产线。

今年的即墨区第一次党代会和“两会”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

即墨勇于创一流,当好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三个排头兵”,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以项目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和群众满意度、督查考核联动考核为抓手,即墨正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场景。

聚焦六大产业抓项目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即墨确定的“五条战线”中,第一条就是项目建设。

日前,奇瑞青岛基地建设迎来新进展,涂装车间工艺设备已开始进场安装,后续设备将陆续安装,计划8月30日完成主体设备安装。

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后不到两个月。正在建设中的青岛智造港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将建设一处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区,预计引进企业60家,亩均产值不低于700万元。

眼下,在青岛即墨济铁物流园内,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80亩的钢材贸易供应链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作为胶东半岛地区最大的铁路物流园,投产后,将开展钢材等大宗货物的仓储、加工、配送、销售等全产业链业态,建设区域性钢材集散贸易中心。

……

今年,即墨区共有省市重点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61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7.6亿元。目前,陆港临空云创中心、即发智能化纺纱等49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超过九成。

下一步,即墨区将盯紧产业抓项目,聚力突破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喜新不厌旧、抓大不放小、求远不舍近,形成优势产业大项目“顶天立地”、专精特新小项目“铺天盖地”态势。

开展七大攻坚行动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关系发展。作为青岛主城区扩容扩能主战场,即墨区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坚持“对标主城、组团提升、全面融青”,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

春节前,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即墨文峰路站正式开始桩基施工,成为全线首个开钻站点。工程计划到2026年底开通运营,建成后可实现城区的南北快速贯通。

2月15日下午,即墨区召开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路项目调度会,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即墨区与青岛主城区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即墨区与青岛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和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路项目只是即墨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的缩影。

根据计划,未来三年,即墨区将围绕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开展七大攻坚行动,计划总投资747亿元,实施372个项目。其中,今年安排了7大类223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38亿元。

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一直是环境卫生和创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即墨区计划三年实现主城区老旧小区基本清零和城中村改造极大提升。今年,要重点加快推进营流路片区改造,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

“五条战线”握指成拳

五指并拢成拳,打出去的力量才更大。

就像即墨区确定的这“五条战线”,看似平行,其实存在辩证逻辑: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内核驱动,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作为全员参与、全区受益、全面进步的渠道,工作遇到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手段打破痛点难点堵点,用督查考核联动提升干部积极性,最终落脚点是提高营商满意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

围绕改革创新,即墨区将聚焦全区中心任务抓改革、聚焦群众反映集中问题抓改革、聚焦上级试点任务抓改革。营商环境和群众满意度方面,即墨区将围绕“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全员全力、大抓齐抓营商环境,构建政企联动新“栈桥”。

五条战线要攥指形成重拳,必须有“长牙”“带电”的督查和考核,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督查考核联动方面,即墨区将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树好“风向标”和“指挥棒”,敲定“时间表”和“奖惩单”,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多劳者多得、实干者实惠。

“今年,即墨区将以‘五条战线’为抓手,从区委班子成员做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把工地当阵地、把现场当考场,确定的事情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的成效,提升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涛)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