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大咖说⑲|李泉涛: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让手造“活起来”“火起来”

【开栏语】

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手造产业,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山东的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胶东手造更是山东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岛贝雕、烟台银壶、潍坊风筝、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胶东地区拥有33家“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山东手造”优质单位,一针一线、一钉一铆都写满了胶东文化的传承,为手造产业注入独特的灵魂……“胶东手造”从岁月沉淀走来,串联起文化传承的针脚,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关于“山东手造”,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李泉涛,听她讲述对于手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见解。

李泉涛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只是作为实物资料被珍藏,还需要合乎现代人的审美和节奏,紧贴普通民众的生活,而文化创新是其中最有效和快捷的形式,如何为文化创意营造一个更优质的文化输出环境,搭建创作、展现、交易、推广、体验等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企业、高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滋养,让越来越多年轻人逐渐开始对传统工艺产生兴趣,这无疑是对于手造传承最好的年代。李泉涛认为,兴趣是传承的第一步,应该加强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原材料资源,防止其被破坏和浪费为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手工艺的新发展,解决传统手工艺制作难度大、时间周期长的弊端,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结合实现更好的发展。

就手造传承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落地,才能真正走进年轻人中间。李泉涛表示,青岛理工大学的学院教育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经常组织师生深度深入“手造”项目,在项目立项、构思创造、宣传推广、展示设计等环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实现课程产品的新探索。在教学中,老师也会引导学生在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深入钻研,将中华传统造型与造物元素进行创造性“转码”,力求将中华优秀文化的“古码”转译成当代年轻大众“话语”,将传统工艺融合当前社会的生活方式,在创新设计中不断推进和丰富“手造”的内涵,扛牢“两创”责任新担当,如将传统手绣、剪纸工艺融汇在壁画制作工艺中,融合传统的骨雕工艺制作灯具等现代装饰品、利用鲁班锁的传统造型制作家具以及城市雕塑等。

目前,手造传承已进入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传承拓展着越来越广阔的年轻市场,手造工艺进入中小学至关重要,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优秀技艺的同时感受中国式美学意境,让文化的种子就此生根发芽,让手造在不同时代依旧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如此手造文化方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智慧青岛 徐琳倩)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