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适应变化就得更快学会技术”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3日讯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在青岛城运汽车服务集团,不少汽车修理工积极探索、求新求变,不断拓展主营业务之外的新业务技能,努力实现“技能转身”,争做美好出行路上的“多面手”。

闫志禄:从“挥锤抡镐”到“描金绘彩”

在位于市北区的青岛城运汽车服务集团舞阳路保修厂,资深汽修工闫志禄在企业承接车体广告业务后,日常修车之余也拿起抹板、烤枪、广告贴纸,“转身”做起“描金绘彩”的车体广告上刊工作。闫志禄说,“多年来‘挥锤抡镐’维保汽车,现在学着做贴车体广告这样的细致活,对我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一开始技术不熟练,闫志禄上刊张贴时气泡频出、接缝明显,细致张贴、精准拼缝对他来说犹如“张飞绣花”。

为了练技术,闫志禄一边向熟手请教,一边收集贴纸边角料空闲时间“加练”,摸索张贴上刊时刮板角度、双手配合、对接精度、烘枪距离的技巧。随着勤学苦练,闫志禄逐渐练就了“眼尖、手准、腿稳”的过硬上刊技术,车体广告上刊的技术难点接缝精度,在他的精准控制下,能控制在0.5毫米以下,客户评价他的张贴效果“严丝合缝、肉眼难辨”。“挥锤抡镐”的汽修工努力“转身”,一样能学好新技能、做好新业务。

管顺理:“青年职工,多会一点‘艺多不压身’”

在国有汽修企业市场化运行的时代,青年汽修工管顺理在修车之余,跟随企业脚步“跨赛道”,承接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更换的业务。

动力电池更换不单是更换电池本身,还有电池框架、线束及多种附件设备,从拆卸、安装到布线打孔定位,需要学习很多新的技能,对管顺理来说不啻全新的业务“赛道”。

为了跟上业务进度,参加厂里培训之余,他经常钻进只有30多厘米高的狭窄机舱吃力地摸索线束孔位、接插件位置、掌握线束走向,操作时窝在低矮的地沟里穿接线束、探进狭窄的电池仓推拉电池、框架,经常“进去一身新、出来满身灰”。

通过一步步探索、学习,现在管顺理不仅是动力电池更换的“熟练手”,更是厂里开展这项业务的主力职工。“这个工作挺累,但我是青年职工,多会一点技术‘艺多不压身’,既能拓展自己的技能,也能助力企业拓展业务、开拓市场。”管顺理说道。

纵海天:车体美容,“小业务”也有“大学问”

纵海天是青岛城运汽车服务集团的青年技术工匠、车辆维修车间里的技术尖兵,在市场化运营中,“工匠”同样也积极“转身”,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承接企业车体美容的新业务。

洗车看似简单,但想“省时省水”的干好,里面同样大有门道。“冲水时从下往上喷水不伤车漆、车顶和挡风玻璃等位置的排水槽进出水口要冲洗干净才能不堵管路减少渗漏隐患概率、刹车盘喷清洁剂能有效祛除磨损下的颗粒……这些都是我出去洗车时跟师傅请教和我自己练习时总结的经验。”纵海天说,洗车虽是小业务,想干好也有大学问,做好了更有大市场!

高效省时、清洗干净,纵海天逐步打出了洗车的“名头”,他所在的门店目前月均近200单洗车业务,很多客户指名找“小纵师傅”。修车的“工匠”,在本职工作之余积极“转身”,同样也是洗车的“工匠”,赢得客户青睐,为企业逐步打造新业务的“名片”。

2021年,青岛城运汽车服务集团成立后,企业转型开启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做好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内部车辆维修保障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业务门类,开拓外部市场。

在青岛城运汽车服务集团,跟随企业“闯外部市场”“拓新业务赛道”的脚步,越来越多像闫志禄、管顺理、纵海天这样的一线职工主动顺势而变、努力“转身”,不断学习新业务技能,增强自身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国有汽修企业站稳外部市场、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走稳国企市场化运营的探索之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高 嵩)

责任编辑:刘丽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