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8日讯 7月18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岛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三楼会堂召开。大会对2024年度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选进行表彰奖励。2024年度全市共有104个项目(人选)获奖,其中市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自然科学奖18项、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79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1项。
此次获奖名单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旗帜鲜明支持企业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达62个、占比73.8%,充分体现出科技奖励鼓励企业创新的鲜明导向。其中,宇远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高强韧耐蚀铝镁合金材料成份配伍性可控制备”等关键技术,全产业链布局知识产权195件,主持制订标准7项,为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等知名车企提供100余种轻量化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近2年新增销售额近13亿元,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效果突出。2024年市科学技术奖持续强化提名项目的产业化导向,重点奖励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取得重大突破、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前沿性成果。据统计,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领域的获奖项目有65项、占比77.4%。其中,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立足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对超高精密测量仪器的迫切需求,突破了高强度复合材料主机框架结构、微纳多传感信息融合测量、超高精度全系统误差实时补偿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国内首套0.5微米超高精密三坐标测量机,实现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为航空航天、汽车、新能源、医疗器械、精密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持续显现。此次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长期致力于海洋水产品加工的基础理论创新、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为构建现代水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体系,服务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以来,我市已有15名涉海人才获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占比达60%。高质量涉海获奖项目同样引人注目。在一等奖获奖项目中,海洋领域获奖项目6项、占比超26%。其中,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面向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重大需求,自主设计建造了集人工驾驶与多种智能驾驶模式于一体的集装箱海船“智飞”号,实现了全球首艘、吨位最大的新建自主船舶的商业化运营和智能航行系列产品的市场销售。
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机制不断完善。此次获奖的一等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达80%,较去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持续涌现。例如,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在高抓着力冰雪轮胎的配方设计、花纹构建、仿真技术等方面做出突破性改进,开发出的高抓着力冰雪轮胎湿地抓着性能达到了欧盟标签法A级,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全球“冰雪胎王者”的诺记轮胎冬季性能测试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德国大众冰雪胎测试,成为其冰雪轮胎的配套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青岛科技大学聚合物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团队荣获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团队集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持续面向产业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项目+公司+团队+资本”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已孵化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和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带动社会经济效益超百亿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