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到28日,2025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第七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青岛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进出境生物安全研究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支持,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协办,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医疗物资与医疗合作分会、盈康一生旗下海医汇与海尔生物医疗共同承办。
本次大会集高规格学术交流与务实能力培训于一体,强化科技赋能与多方协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各地海关、疾控中心、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研数智‘新’趋势 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注入了鲜活动力。
当前全球人员往来和货物贸易日益频繁,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跨境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恐怖威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日益突显。在数智化浪潮下,构筑国门生物安全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的防控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技术赋能口岸,以更大支持力提升一线海关的战斗力。
国门生物安全是防疫情、守国门、促发展的关键防线。以此为契机,我国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检验检疫技术应用,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加强人才培养。
国门生物安全与旅行医学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政府、协会、专家及社会各界通力协作。
构筑国门生物安全防线,人才是核心驱动力。当天,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盈康一生公益基金与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共同发起的“海关科创菁英领航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聚焦海关公共卫生领域青年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共建海关青年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新范式。
生物安全涉及新发突发传染病、新型生物技术误用和谬用、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重要遗传资源和基因数据流失等。国家要求,要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强化生物资源安全监管,加强入境检疫,强化潜在风险分析,坚决守牢国门关口……这些都离不开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驱动。
围绕“共筑科技‘新’生态: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新格局”议题,专家建议,生物入侵传入、定殖、潜伏、扩散、爆发,是一个有序的生态学过程,所对应的基础研究及各个环节采用的行动均不一样,要将人工智能的技术与方法融入到生物入侵防控工作当中。
媒介生物监测是公共卫生从始至终的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生态学、病原学、抗药性“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助力实现媒介生物传染病的被动应急转变为主动风险管控。(观海新闻/青岛日报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