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名医在城阳】国家级大咖护航眼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鲍永珍团队做家门口的“光明守护者”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推动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开展常态化驻诊服务,创新建立跨院区实体化中心——眼科中心,显著提升了医疗合作水平,使岛城市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国内顶尖眼科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眼科中心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知名专家鲍永珍教授领衔,其团队长期驻点城阳,将前沿技术、优质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全链条”注入。两地专家无缝协作,高端设备资源共享,患者从检查到手术均可享受高效、精准的一站式服务。


“过去复杂的眼科手术要辗转北京,现在鲍教授团队每周固定坐诊,连手术设备都是和北大人民医院同款。”一位接受治疗的患者感慨道。这种"专家常驻+技术平移"的模式,不仅让医疗资源流动起来,更让诊疗效率显著提升——疑难病例当天会诊、高难度手术即时安排已成常态。未来,双方还将拓展更多中心合作,让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扎根"城阳。 

鲍永珍,教授,主任医师,国内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专家之一,自博士毕业起便深耕眼科医疗、教学与科研一线,专业方向为白内障、屈光手术及青光眼,在婴幼儿白内障、玻璃体术后白内障、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复杂病例诊疗方面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发表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百余篇;个人年复杂手术量超万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疑难眼病患者前来求诊。专家孙摇遥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白内障,屈光不正等。周五常态化在城阳人民医院坐诊。 

 

技术平移:家门口享受国家级诊疗服务

 眼科中心成立以来,已接诊众多疑难眼病患者。40岁的王先生(化名)右眼反复肿胀一年多,症状时轻时重,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做了不少检查,也尝试了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始终不明显,病因一直未能明确。反反复复的眼部水肿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更让王先生倍感焦虑。通过了解,眼科专家鲍永珍教授在疑难眼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王先生立即通过城阳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前往就诊。鲍永珍教授耐心细致地询问了病史,并为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准确判断其病因源于鼻部疾病。当即联合北大耳鼻喉科专家会诊,经两学科联合会诊后,困扰患者一年半之久的病症得到彻底解决。

“还是大专家厉害!看了多家医院没有结果,最终鲍主任妙手解顽疾!这次就诊真是受益匪浅。”王先生难掩感激之情。

 图片

精准诊疗:防患于未然的专业守护

 65岁的纪女士(化名)因右眼视网膜出血在外院就诊后,为寻求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慕名找到孙摇遥教授。经过详细问诊和系统检查,孙教授确诊其为右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孙教授并未局限于当前诊断,她考虑到患者的高龄和高血压病史,敏锐地提出需要全面排查双眼情况。经过细致的眼底检查,果然发现患者左眼存在视网膜裂孔,它是视网膜组织上出现的破口,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裂孔可能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这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的严重隐患。为避免病情进展,孙教授果断为患者施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该微创治疗通过精准的激光定位,在裂孔周围形成保护性瘢痕,有效封闭裂孔,成功预防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为患者守住了宝贵的视力。这一前瞻性的诊疗决策,充分体现了孙教授严谨的专业态度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图片

“多亏了孙教授考虑周全,检查得这么仔细,及时发现了我母亲另一只眼睛的问题,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真是太感谢了!”患者家属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

这一幕幕,正是北大人民医院与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深度合作后惠及当地百姓的生动缩影。鲍永珍、孙摇遥教授等来自北大人民医院的专家,如今已成为岛城市民的“家门口医生”,她们不仅带来了国际前沿的诊疗技术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更将国家级医院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带到了基层。

 

惠民便民: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图片

6月6日全国爱眼日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鲍永珍专家团队在城阳人民医院开展"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惠民义诊活动,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触手可及。自眼科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引入北大人民医院顶尖专家团队常态化坐诊,将国家级诊疗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模式带到群众家门口,彻底改变了以往需要远赴北京就医的困境。活动中,专家团队为100余名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眼部检查和专业解答,同时开展科普讲座,让居民在享受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大病不出区"的合作成果。这一举措既提升了区域眼科诊疗水平,又以实际行动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的优质医疗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名医常驻城阳: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兴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团队在鲍永珍教授的带领下,以“长期驻守”取代“短期支援”,全方位融入城阳人民医院眼科建设。每周固定的专家门诊只是起点,团队更深度参与病房查房、手术带教、多学科会诊等全流程医疗工作,通过“按需定制”的专题培训和病例讨论,实现精准赋能。

图片

其中,鲍永珍教授创立的“周五午间疑难病例讨论会”已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引擎。每周门诊结束后,全体眼科医生携带日常诊疗的疑难病例PPT参会。从复杂的眼底病变到罕见手术案例,每个病例都要经历“剥洋葱式”的深度剖析:

“诊断思路是否形成闭环?”“鉴别诊断是否穷尽可能性?”“检查手段是否达到循证标准?”“手术时机如何科学决策?”“如何建立并发症防控体系?”

讨论现场,医生们既分享临床经验,更注重援引最新文献和指南。鲍教授则通过“提问-引导-总结”的互动模式,将国际诊疗规范、临床思维方法植入本地实践。这种高强度、高频次的思维碰撞,推动着先进医疗经验从“技术移植”向“能力内生”的质变。

如今,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在复杂病例处置上展现出显著提升的临床自信。专家团队的驻守意义,已超越个体诊疗服务,真正锻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队伍",让优质眼科医疗在岛城落地生根,持续守护区域百姓光明。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徐小钦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