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领” 打造专科医院里的明星学科 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内镜中心主任包明业:填补空白 引领医院消化内科“弯道超车

在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提起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就绕不开一个名字——包明业。作为消化内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他不仅是学科的创建者,更是技术创新的“拓荒牛”。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在心血管病诊疗方面独具特色,常年接诊岛城及周边地区心血管病患者。2017年7月,包明业作为医院引进专家,逐渐建立起内镜和消化专业,为多学科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18年3月,内镜中心运行,包明业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与实干,在一片空白之上,仅用六年时间,便带领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让医院消化内科诊疗技术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惠及岛城及周边地区无数患者。

 

从“一张白纸”到完整学科体系

2018年3月,内镜中心正式运行;2020年7月,消化内科开科运行。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背后,是包明业填补医院消化内科空白的坚定决心。他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人才梯队培养。如今,科室已发展成为拥有19名成员的专业化团队,形成了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坚实力量,团队成员均赴国内顶尖医院进修,人才持续赋能学科发展。先后加入山东省幽门螺旋杆菌联盟、半岛消化道早癌筛查联盟,具备了独立处理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消化道早癌等消化系统疑难急重症的能力,完成了从“空白”到“核心临床专科”的华丽转身。

 

引进尖端技术 破解“畏镜”难题

“敢为人先”是刻在包明业骨子里的基因。他深知,要弯道超车,必须瞄准前沿。他率先将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舒适化、精准化内镜技术引入医院:无创“小胶囊”探胃,引进磁控胶囊胃镜技术。患者只需吞服一粒米粒大小的国产自研胶囊,在磁场的精准控制下,即可完成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的胃部检查,尤其为高龄、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检查后胶囊可继续完成小肠成像,大大提升消化道疾病检出效率。“温柔”入路减痛苦,推广经鼻超细胃镜技术。其镜身直径仅为传统胃镜的三分之二,通过鼻腔进入,显著减少了对咽喉的刺激,大大降低了患者检查的痛苦和恐惧感,提高了诊断依从性。平台升级强实力,配备全套高清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及C14呼气试验仪等先进设备,支撑起无痛胃肠镜、急诊止血、息肉切除、早癌内镜下微创切除(EMR等)等全流程、高水平诊疗服务。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破解了患者对传统内镜检查的恐惧(“畏镜”),显著提升了患者舒适度和诊断精准度,科室年诊疗量持续攀升。

 

筑牢消化道健康“第一道防线”

面对我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包明业未雨绸缪,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核心战略。他主导成立医院“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治中心”及专病门诊。

精准锁定高危人群,重点针对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患有萎缩性胃炎、长期酗酒吸烟等高危人群,利用高清内镜结合智能辅助系统(如AI图片辅助筛查、病灶标记)进行精查。微创技术根除病灶,对发现的早癌及癌前病变,熟练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微创技术,实现了在胃、肠道内的“微创根治”,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巨大创伤,最大程度保留患者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一“预防-诊疗”一体化的闭环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和治愈率,使科室成为守护岛城市民消化道健康的坚实“守门人”。包明业的眼光从未局限于当下。他积极推动科室对标国际前沿,谋求更长远发展。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消化内科已从默默无闻跃升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区域优势专科,多位骨干担任青岛市消化专委会委员,学科区域影响力日益提升。

“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工作二十多年来,包明业不忘初心,践行做一名合格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在包明业看来,内镜的早癌筛查任重而道远,内镜治疗的新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条内镜之路,他将直面困难继续前进,勇敢挑战不负重托,用精湛医术救治更多的病患。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徐小钦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