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5日讯 近日,市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赵飞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全力回应民需期盼,共同写好民生答卷”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民生观察员:今年6月,市北区发布了《中医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实施方案》。您能否介绍一下市北区在构建中医药服务圈、推动中医惠民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飞:中医生活化,主要是将中医药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方法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今年以来,省市层面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北区中医药资源相对丰富,我们正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打造“一街、一中心、一基地、22室”的格局,“一街”是依托台东步行街打造“市北中医药养生街”,“一中心”是成立市北区养生药膳推广中心,推广特色“山海药膳”,“一基地”是设立“海云庵八段锦健身基地”,“22室”则是建立22个社区宣教室,通过这些布局,构建起具有市北特色的中医药生活化场景示范集群。
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加快构建中医药服务圈,扎实推进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国医馆建设全覆盖,其中半数达到国家关于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的认定标准;同时,还建有12处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国医阁、26个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共同支撑起市北区“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让居民身边的中医药服务更加安全、优质、便捷。
另一方面着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采取中医药文化与休闲健身相融合的方式,在浮山森林公园等区域开展“学八段锦、打卡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吸引超70万人次参与;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700余场,在学校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并开展系列科普推广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应用中医、乐享中医”的浓厚氛围,为中医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护航百姓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把握青岛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更多惠民政策落地,把中医生活化的工作进一步做细致、做扎实,让广大市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